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8日讯连日来,面对持续高温天气,科技和经验的加持,解除了“种粮人”的后顾之忧,增实了“种粮人”增收的底气。

在滨州邹平市高新街道周东村一处连片高标准农田内,农户正在利用可移动喷灌设备给玉米浇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高新街道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近1.5万亩,为有效缓解当下不同程度的旱情,除采用普通喷灌设备浇水之外,还借助指针式喷灌、滴灌等方式实施节水灌溉。

“现在基本是24小时不间断浇水,简单操作一下设备就行,设备自行运转,基本上是不用管,非常省人工,一天半基本就能浇一遍。”高新街道周东村种粮大户甘玉成说。

另一侧,一条条黑色滴灌带整齐地铺在地面上,将玉米所需要的水肥精准滴灌到根部。2023年开始,新上了滴灌设备,在小麦种植上已初见成效,节水保墒效果非常明显,每亩地与大漫灌相比能节约一半用水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新街道农技专家卢延晓说,“各地块基本都上了喷灌设备,已完成100%的耕地灌溉,没有出现土壤板结的情况,出苗率能达到98%。”

连续的高温天气蒸发了土壤的水分,却没有带走农户的耐心和管护的热情。烈日炎炎下,在高新街道三里村麦田,种粮大户孙美侠正和农技专家卢延晓开展农田日常管护,详细了解当日墒情和苗情。

“日常管护的好处就是一旦发现缺水或者病虫害,我们能够第一时间浇地或者打药。”高新街道种粮大户孙美侠说,“浇水不到位的地方,专家们也能够及时指出,帮助我们调设备位置或控制一下浇水量。”

为积极应对高温天气,高新街道严密监测天气变化,适时进行节水灌溉的同时,派出5名农技专家到地头开展精准指导,助力农户抓好田间管理,为秋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在玉米苗有20公分了,整齐度也非常不错。后期,我们将常态化开展田间管理,及时介入,送政策、送服务,做好农户的‘管理伙伴’。”高新街道农技专家卢延晓说。

通讯员 杨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