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了一趟家里,问父母今年地里都种了什么,父母说,租出去几亩地,剩下的几亩地只种了玉米和一点辣椒。

只种了玉米和辣椒,对于我来说毫不意外,因为我家去年种了别的,费地费力,却一点划不来。在主要农作物中,种玉米是相对来说最省事的。而再种一点儿辣椒,则是因为辣椒毕竟是经济作物,种少一点,价格低赔了也能接受,倘若价格高,则可以稍微多赚几百块钱。

当然,辣椒这种东西,像我们这种体量的个体户也没法儿种太多,因为采摘太费人工了,超过1亩半,两个人就吃力了。倘若种得多,请工人采摘,贴上工钱,收入就划不来。甚至在一些价格不好的年头里,种植户宁可任其在地里烂掉,也绝不请工人采摘,因为卖得钱还抵不上给人家开支工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国庆节的时候,我放假回家,赶上秋收时节,帮家里收了俩亩芥菜。三四天时间累死累活,然后营收却十分惨淡,因为价格实在太低了。

当时,每天早上6点钟,我便赶紧起床,喝上一碗开水冲鸡蛋,吃上一个月饼,便得跟随家人去地里开始削芥菜。

芥菜这东西,我们这边也叫芥疙瘩,多被用来做腌咸菜。之前芥菜的收购价格好,我家也便种了两亩,怎料气温一天比一天低,眼看地里的芥菜都已经成熟,然而还是没有收购芥菜的消息。

终于在国庆假期的时候,我妈从抖音上得知隔壁村有个地方开始收购芥菜了,在探得消息属实后,全家便紧急出动,去起芥菜。

我们每天从早上6点半到地里,然后便一边拔芥菜,一边削芥菜。因为芥菜这东西,必须是得削得干干净净,光秃秃的模样,人家才会收。

就这样,我手里拿个小刀,从早上6点半一直干活,中午也不回家吃饭,就在田间地头啃上一个月饼,这样一直忙到电动三轮车没电,无法再拉菜去收购点,才得以停歇,此时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干下来,身体十分劳累,我一回家便已累得不再想动弹,而我父母长期劳作,习惯了这种强度,回家还要继续忙着做晚饭。

其实在农村地头,虽然很累,但看着作物收了,心里是特别高兴的。只是这一年的芥菜价格却让人十分唏嘘,我们卖得早,收购价格尚且为2毛钱一斤,而且还检查仔细,不要个头太少或有瑕疵的。

2毛钱一斤是什么概念呢?便利店里一瓶500毫升的农夫山泉/怡宝饮用水的零售价格是2块钱,这对我们日常来说就是随手一拿的事儿,但换算在我们卖菜的价格中,10斤芥菜才值2块钱,我们付出如此辛苦的人工,且不算之前播种、浇地等投入成本,就只单算营业额,10斤菜换来的钱才够买人家一瓶饮用水。

即使是这个价格,农民也不敢轻言放弃,因为农民的收入来源太少了,二者,种地者都爱惜粮食,辛辛苦苦种出来,总要让它去该去的地方,回报人类的肚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古,农民都是最苦的阶级之一,面朝黄土背朝天,顶着烈日,迎着风雨,辛苦一年三季,真正在从事生产,得到的收入却仅够温饱。而化肥、种子等却是连年涨价。种地,实在是一件太不划算的投入。

所以会有农民工,因为农民不打工,光指着土地,太难生存了。仅以普通工薪来算,打工一个季度的工资也相当于在10亩地里劳作三个季节得到的纯收入。因此,在当下的环境中,年轻人几乎没有会种地的。地里最年轻的一代,年龄基本都在五旬以上了。

后来我家里的的芥菜收完了,也亏得我们行动较早,至少还以2毛钱一斤的价格卖了。因为在国庆假期结束后没几天,我们当地的芥菜收购价已经跌至1毛5分钱一斤。

我去年国庆节后,写过一篇文字记录这件事,可惜看得人不多,现在旧事重提,当时写的那篇文字也放在这里:

如果你能关注我,那可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