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酱醋茶。

老百姓每天都要面对的,无非是生活的一些琐碎事。

如今我国慢病高发,说到原因,还是与南北方不少人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爱吃咸鱼、腊肉、腐乳等,爱高盐食物,爱奶茶等高糖食物等等。

像我们湖南农村地区,基本一到年底,家家户户便开始做腊肉了。

不少家庭都是一次买上几十斤上百斤的猪肉,这可并不带夸张成分,家里条件稍微好点的,过年时候家里都挂满了腊肉、熏肉、熏鱼。

一是不少老一辈的人自己喜欢吃,二是老人也会想给在外的孩子或者亲戚准备点。

但这些”特产“,全都是加入了大量食盐的高盐食物,再加上熏制过程,还可能因为放置时间过长,导致脂肪酸败、亚硝酸盐增加。

糖跟盐,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我们少不了它,但与腊肉一样,适量摄入对健康影响不大,而过量摄入,则会威胁到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如果长期过量摄入盐,则会引发高血压,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生风险。

一般建议健康成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糖摄入过量会使血糖快速上升,诱发糖尿病,还会影响人体吸收钙、维生素类等物质,易造成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等。

同时,过量的糖,与龋齿、肥胖、癌症以及其他慢性病关联度增加。

可见,糖、盐虽然看似都是很平常的必备品,但我们也应引起重视,尽量控制摄入量。

有一种说法认为,鸡精、味精等调味品,可能比糖和盐还“危险”,那么这是真的吗?

其实这种比较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我们了解了鸡精味精的成分,就会知道:

任何调味品,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好”适量“原则,通常对于身体的影响并不大。

但如果我们一旦过量,那么结果就很可能不一样了。

特别是在炒菜时,盐、油、鸡精、味精等并不是单一放某一种的,不少人经常会同时放几种,就容易摄入过多的盐、糖。

鸡精与味精,本质上其实并没有区别。

因为鸡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只是鸡精在味精的基础上,添加了盐、淀粉、糖、糊精、香辛料等。

而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这是一种天然的氨基酸,另外,味精中还含有少量食盐、钾、锌等物质。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知道了,鸡精是味精的”升级版“,通常比味精含盐量、含糖量会更高。

从这方面来说,盐、糖还是只是单纯的一种,而鸡精则是”大集合“,让人可能会不知不觉就摄入了过量的盐、糖。

如果你仔细查看鸡精的配料表,就会发现钠的含量占到了大约一半。所以,常有”一袋鸡精半袋盐“的说法。

建议高血压患者最好少吃、慎吃或不吃鸡精,另外,生抽、酱油、辣椒酱等调料里的盐含量也不容小觑。

大家平日在家不妨自制味精,吃得更为健康放心,还能补钙。

准备淡干虾皮和干香菇,分别洗净、沥水,用带粉碎功能的机器磨成细末状,装入密封的容器冷藏保存,最好在一个月内吃完,或者现吃现做。

注:图片转载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关注小号,每天为你分享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常见病知识,预防慢病,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