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月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了《关于加快“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持续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活力赋能,其中就包括支持成果转化孵化载体建设。而闵行区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成立的一公里孵化器作为区校共建孵化器的典型代表。

位于大零号湾的一公里孵化器刚“满月”不久,记者就带着好奇心去探了探究竟。这个与上海交大仅一路之隔的孵化器首批入驻了18家科创企业,都是从交大400多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脱颖而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要在学校里去挖掘这些潜在的成果,比如一些国之重器、一些领先的技术,我们会把它引荐到这里来。不仅是帮助老师走出校园,同时我们也要让老师的成果走出校园之后,能够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欢喜表示。

交大农生学院的孟和教授一下飞机就赶到公司,与投资人进行了首次洽谈,他创办的这家公司致力于利用鸡蛋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蛋白的新一代制药技术研究。在决心创业后,外地多家科创园都抛出了“橄榄枝”,但孟教授毫不犹豫地把项目落在了大零号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教授同时也是上海艾歌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他表示:“大零号湾到我的实验室、办公室一公里都不到,甚至到我家也就一公里。实际更重要的是,我们做这个事情,是要求我们做的东西比其他同行业或领域里面的要快出‘一公里’。怎么样去把这样好的技术变成一个产品、产业,我觉得大零号湾就像硅谷一样,交大也承担着像斯坦福这样的职能,所以作为交大的一名老师,我想有如此好的条件,在这样的浪潮里,应该把这个技术放到这里。”

年轻教授马道林选择了人形机器人智能化的创业赛道,他的新公司正在装修,入驻孵化器让他省心很多,而大零号湾特有的科创生态也让这样的种子公司有了变成参天大树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千觉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马教授对此颇为满意:“孵化器就有专门的办公室来帮你做公司的注册,包括刻章等相关事情,其实就是工作做得很细。当有这种产业转化的项目,在学校里公示以后, 就会有一些机构找到我们,然后来谈融资的事情。”

“我们基金投资的使命,本身就是要投资带有交大属性的、科技的这些案子,所以我觉得在这里跟大零号湾的合作,这个契合度是非常高的。”上海孚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扬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闵行区政府与上海交大紧密协作的一公里孵化器,是典型的政府搭台、高校唱戏,让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双向赋能,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湾区注入强劲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最先一公里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能够有的放矢,能有目标性、导向地去进行开发和研究,同时又让最后一公里能有源源不断的供给侧。我们也是希望能够依托交大强大的技术积累,特别是在未来产业的方向和技术领域的这些布局,能够有意识地去创造一些公司。”上海大零号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宁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 郭莹

摄制: 陆乾辰

编辑:汤婧娴

初审:叶梅

复审:林心怡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