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吴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淡无奇的身躯包裹在艳俗的花纸中,谁能想到你绽放起来竟是如此的绝代风华。这就是一抺烟花给我们带来的美丽。书,恰似一抹烟花,点缀了我生活的星空。

书,是构成一个人精神世界的音符,演奏出思想的华美乐章。读书让我的心灵好似一抹烟花绽放,让我每天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灵动、鲜活。

我对书似乎己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从部队到地方,先后辗转5个地方,搬家不少于10次,每次搬家,什么都可以扔掉,唯独心爱的书一本也不能丢。我在哪安家就把书搬到哪。久而久之,我的藏书约有上万册之多。

我与书结缘,始于春光明媚的一天早晨。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母亲带我走进离家3里多路的乡镇街道上的一家新华书店,那里的书香气息让我瞬间着迷。我随手拿起一本书,翻开了第一页,从此便踏上了与书相伴的旅程。在书籍的海洋中,我和安徒生一起走进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我和鲁滨逊一起在荒岛奋斗28年之久,我和《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一起探索深邃的海底,我和孙武一起研究《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书籍,就像一叶扁舟,载着我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乘风破浪,畅想遨游……

读一本书,就是进行一次光合作用,卸下心中的负累,诞生美好的力量,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身心的光合作用,带我们发现更好的风景。读一本好书,开启你的光合作用,让我们在阅读中,发现世界。

《史记》是中国史书的典范,也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忍辱负重、倾其毕生心血创作的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书记录了西汉之前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为后人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每遇周末、节假日,或者闲暇时间,我就随手拿起《史记》,欣赏领略叱咤风云的项羽、卧薪尝胆的勾践、机智勇敢的蔺相如、博学忠贞的屈原那个万丈光芒的光辉岁月,感受书卷中散发着的缕缕墨香,我立刻被书中厚重的历史深深吸引住了,我如饥似渴的读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叔叔阿姨或查字典。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我吃力地读完整本书之后那份欢天喜地的成就感;在老师的启发下理解了文章内容后那份豁然开朗的幸福感,浸润在书的海洋里,感受书中别样的风景,书,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怎么也去不掉了,我爱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不辞辛劳开始接触更广泛的书籍。从文学作品到历史传记,从科学杂志到哲学著作,每一本书都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在书香的世界里,我遇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有一次,我读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战争与工作中,一次次受伤,却每次都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挺了下来。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面对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但挫折与障碍是相似的。芸芸众生,世人皆苦,我们只有像保尔·柯察金那样,以积极乐观、不屈不挠的态度面对生活中一切挫折与考验,才能乘风破浪,抵达成功的彼岸。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给予了我丰富的营养。我就像一只小蜜蜂,在一片万紫千红中含英咀华,感受世间的美丑、善恶和真假。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所以,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因此,与书为友,开阔了我的视野,陶冶了我的情操。

曾几何时,我对古典名著古诗词及中外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四大名著的总体印象深刻: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读《三国演义》,我敬佩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读《水浒传》,我品味了一百零八汉的忠义;读《西游记》,我惊叹孙悟空的神通广大;读《红楼梦》,我感慨贾府的兴衰荣辱;读《唐诗宋词》,我领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读王维《秋夜独坐》里“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诗句,我体会到了很美的意境;读《老人与海》,我知道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能被打败;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悟到了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有钢铁般的意志……书,赋予我智慧和情感。

我爱读书!书,给了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给了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给了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赋予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读书,让我变得有温度,有情趣,有内涵。书已经是我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闲暇之余,有人乐于下棋。玩麻将,有人喜欢打牌、喝喝小酒,游山玩水,有人选择看电影、打蓝球,惟独我酷爱读书,我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不错的消遣方式。我爱读书!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养成了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书,让我悠闲自在,怡情养性,增长见识,忘却烦恼,学会思考。

一些熟悉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喜欢写,却很少看到我读书。于是,単位里有同事调侃我说:“老吴,不用看书,就能写出洋洋洒洒的文章来。”其实,他们看的只是表面,上班时间有的是工作要干,哪能捧着书去看呀。他们不知道,在业余时间,在自己的家中,我对于读书就有着如痴如醉般的着迷,随时都可以闻到书阵阵的芳香,因为书就像一碗美味可口的心灵鸡汤,滋润充盈着我空灵的心箱。让我久久回味,荡气回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毛主席所说:“饭可以一日不食,觉不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唐朝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熟读了数以万卷的书籍,运用起来就会有如神助,得心应手。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都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有许多人都特别看重写作,而忽略了阅读,这是不对的。要知道,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高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作文才能写得好。我们都知道,阅读其实就是个吸收、接纳的过程,而写作是个表达、倾述的过程,所以,学会阅读、会阅读、多阅读,再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多模仿、多练笔,写作才能得于提高。至于有人说,性格对写作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肯定的,因为我手写我心!

阅读习惯不好,一定会影响到表达。所谓的会读,也就是要善于思考,不思则无益于写作。看书不仅仅只是知道个大概,还要善于观察、思考作者的用心,这就要求做到精读细看了。

读书可以让我们进步,可以让我们增长许多知识!读一本书会有许多心得,读万本书有无穷心得!读熟还可以使你的语言丰富。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完还要有心得,这样才会进步!

书读多了,自然有写的欲望,有要表达的思想。那是读进大脑的东西又以文字再现,变成了我们要呈现的心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读书的理解吸收,哪能说写就能写出来的。我的每篇文章的写成,里面或多或少有对读书的消化吸收,而写作则是理解后的表达。正如名人丁有宽先生所说:“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我个人是十分喜爱读书的,不过比起喜欢,说它是嗜好也许更贴切一些,而且是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虽说没有宋濂那种“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沉迷程度,但是读书的喜爱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述的。

读书是一种享受,当你打开书,将你的整个思想都沉浸在其中时,你也会随着情节的深入而随之起伏。

我爱读书!生活因读书而精彩。当我灰心丧气时,是书教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与朋友惜别时,是书告诉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我想放纵自己时,是书让我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书告诉我,李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骨,书让我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闲适恬淡。跟着杜甫,听他讲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体会辛弃疾“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酬,怜惜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多愁善感。

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正是这种兴趣的阅读,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拿起一本喜爱的书籍,就好像随手推开一扇窗户,欣赏窗外美丽的风景。这风景或粗犷豪放,或细腻委婉,或雄伟磅礴,或感人肺腑,令我浑然忘却了学习中的烦恼与不快,仿佛排徊在青山绿水之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挥着思想的翅膀,感受着生命的美好。

我爱读书!人因读书而美丽。爱读书的人很美。读书可以让你坐上乌篷船,在宁静清幽的南国小镇,狭长的水道上,伴着清风悠然的摇曳;读书让你在一个和煦的午后,牵着妈妈的手,在一片金灿灿的油菜地里缓然穿行;读书又让在看一场经典的电影,以文字为银幕,欣赏扣人心弦的精彩场面……

在读书方面,古今名人才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榜样。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过这样的话。他不管工作多忙,每天总要挤出时间坚持读书,书是他一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1972年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时,毛泽东同志指着堆积在书房里的书说:“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逝世前,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但仍然坚持看书。毛泽东同志是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逝世的。9月8日那天,他在接受抢救,上下肢插着静脉输液导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里插着鼻饲管的情况下,全天由工作人员用手托着文件和书阅看11次。最后一次看文件是下午4时37分,7个多小时后便辞世了。这样的情形很感人,毛泽东同志几乎是在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真正体现了生命不息,探索不止、读书不止的执着信念。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所以,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因此,与书为友,开阔了我的视野,陶冶了我的情操。这对于我来说,自己有着更深切的体会。所以,我愿终生与书为友。

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经济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而书对于我来说,书就像一位良师时时刻刻都在指引着我们,到知识的海洋任你遨游,就像一块面包当你饥饿时给你能量。书,是一抹烟花,点缀了我生活的星空。让我的生活少了份平淡,多了一缕充实和精彩。学海无涯,征途漫漫,让我们都以书为伴,铸就智慧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吴刚,曾用名吴绪承,湖北监利人,研究生学历,自由撰稿人。历任大队伞勤主任,军、师、团、大队政治部(处、办)干事;团飞行大队副教导员、教导员,师、军宣传科、处副科长、副处长,某炮团代政委,军后勤部政治处正团职主任,公安调研员、二级高级警长等职,先后被授予海军上校军衔,公安三级警监警衔。曾被《解放军报》《人民海军》聘为特约记者。闲暇时喜欢写一些消息、通讯,散文,诗歌,随感。数10年来,有3000余篇作品散见于军内外报刊杂志,其中有百余篇荣获军内外新闻奖、优秀征文奖。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