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石西木耳基地这两天急需50名女工采摘木耳,周边有空余时间的村民可以过来,有住得远和自己不方便来的,咱们有车接送。”正在百亩地栽木耳的地头上通电话的是柳林县康友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虎连,她正在联系附近的农民,来帮忙采摘地栽木耳。

地栽木耳是直接将袋料露天放置在田间地头进行栽培,与传统的木耳生产方式相比,地栽木耳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种植,是增收致富的好产业。通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柳林县石西乡木耳基地的地栽木耳也扩大了种植规模,转变发展方式生产地栽木耳成为村民致富的好路径,现在木耳产业正在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通过两个月的精心培育,柳林县石西乡前墕村的木耳种植基地也迎来了今年的采摘旺季,前来参与采摘的菌农们正忙碌地进行着地栽木耳的采摘工作。为了确保木耳的品质,工人们在采摘过程中格外细心,她们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采摘,确保每一朵木耳都饱满、完整,朵朵归仓。

地栽木耳基地的技术员马保柱介绍说:“这几天的工作主要就是整理菌棒、抓大耳,每天投入工人四十多个,总共一天采摘四五千斤。”木耳进入采摘旺季后,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采摘,木耳基地的用工需求逐渐增大,吸引了周边的村民充分利用空闲时间,陆续投入到木耳采摘过程中,拓展自己增收致富的渠道。在木耳基地打工的女工人贺风林说:“我已经做了四天了,一天能挣130元左右,今年还能做5个月,如果每天做的话,估计能挣两万多元。”

看着百亩田野里长势喜人的木耳,柳林县康友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虎连难掩激动的心情:“今年一共种了60万棒,能解决周边村民100余人就业,带动户均增收2万余元。我们将继续做精做细木耳产业,让高品质的木耳走向更大的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力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柳林县石西乡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地栽木耳,以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模式推动村民致富、乡村振兴,在探索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实习记者 王卫斌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