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小时候我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一般都是在课本上,课本上面的人物孝顺、聪明并且忠义,他们的故事也影响了很多人的思想。

一直到现在这些人物和故事还每个人都能讲出来,可长大之后,我们的知识越来越多,曾经课本中我们佩服的人物形象却在我们的认知中大变样,原来长大后的他们也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以及平台。

写出《悯农》最后却成为了大贪官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一直被用于节约粮食的标语中,这首诗是李绅在26岁的时候写的,当时的他意气风发,带一腔热血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上与好友在路上看到农民在地里面干活的时候,突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整首诗生动的写下了人民生活的辛苦,能看的出来这个时候的他只是一心想做个好官,为国为民。

踏上仕途之后,他一开始真的有在尽力的做一个好官,但是在官场上混迹久了之后,他渐渐的也被染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开始享受官位带给他的好处,每天生活的都非常的奢靡无度,甚至一顿饭都要花费上千贯钱,实在是非常的会享受。

除此之外,他家中的歌妓成群,见到他如此的荒淫无度,他曾经志同道合的好友韩愈、刘禹锡、李贺等著名诗人都对李绅嗤之以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刘禹锡受到了李绅的邀请前往李绅的宴会,进到李绅的家中后感受到早已没有当初的壮志凌云了,于是写下了《赠李司空妓》来讽刺李绅。

生活奢靡,就连对自己治理的百姓也是经常的仗势欺人,有一次朋友来找李绅的路上,家仆与市民发生了冲突,立身之道之后竟然不分青红皂白,把两人都处以极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的朋友却因为没有见他而被杖打了二十,最终还被流放,还有之前被李绅称为叔叔的人,在李绅发达之后,竟然用自己的权势威逼他自称孙子。

而他治理的百姓们看到李绅这样荒淫无度,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很多人都称着自己还没有受到李绅的剥削之前,就赶紧离开家乡逃难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量的百姓逃难,手下赶紧向李绅禀告这件事情,没想到李绅只是淡淡的说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不必报来。”

曾经踌躇满志的有志青年最后成为了贪官污吏,差别如此之大,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融四岁让梨,却因为不孝而死

在课本中孔融四岁的时候把大的梨让给了哥哥,这样的事情让他小有名气,这件事情还被写到了《三字经》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融十三岁,父亲去世了,他悲伤至极,甚至需要人扶着才能够站起来,再加上他是孔子的后人,孔融一直都是孝子的标杆。

可长大后的孔融却写出了震惊世人的“父母无恩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答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话非常好理解,就是说父亲对孩子没有恩,孩子只不过是他们情欲的产物,母亲也是一样的,只是一个生孩子的容器而已。

这样的言论一出来,很多人都无法相信四岁就能够让梨的人能说出这样的话,这也引起了很多百姓的反感,最终孔融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将其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融是曹操的手下,却一直出言顶撞曹操,很多人都认为孔融是看不惯曹操的残暴,但是与曹操相比他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曾经只是因为账目不清,一天之内就杀掉了五个督邮,但是对于贪官污吏横行却无能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他为人还非常的傲慢,他相信自己手下的人都是最好的,其实在别人看来也都是一些小人而已,而像左丞相、刘义逊都是真正有能的人,他却非常的怠慢他们。

当时袁绍和曹操的也还是匡扶汉室的忠义之士,很多英雄豪杰都前去投奔他们,左丞相也向孔融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孔融不但不愿意,并且还直接将左丞相杀害,本以为他是对这两人厌恶至极,没想到几年后还是投奔了曹操去。

之后的他更是喜怒无常,还有一个人非常对孔融的胃口,他非常的喜欢并且还把他当作儿子一样,没想到仅仅是因为一些小事没有顺着他的心意,他就想将其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旁边的人纷纷劝阻,而要被孔融处死的那个人为了活命在地上叩头乞求原谅,一直到头破血流,孔融还是想要杀他,最后还是邴原用孔子的话回怼他最终他才罢手。

可能杀这些人是有原因的,但是之后孔融在北海为相的时候,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在为自己死去的父亲哭泣,孔融看着这个人的脸色一点都不憔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认为这个人并不是真心的为父亲哭丧,于是就直接将其杀害,原因是不孝,这时候很多人就非常奇怪了,自己写出了“父母无恩论”,还因为别人哭丧不够伤心就杀人,这个人到底是孝顺还是不孝顺呢?

之后他又遇到一个盗贼,盗贼因为偷了邻家熟麦被抓,孔融听说盗贼偷盗是因为自己的母亲大病初愈想要吃新麦,所以才会偷盗的,这个时候孔融因为他的孝顺就赏赐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到现在这个人估计就是人格分裂症吧,虽然孔融凶残,但是很多人都认为他是有才华的人,可是从他的表现来看也却是有点过与吹捧他了。

当时黄巾军大举来袭,自己的兵力也是远远不及对方,而这个时候的孔融在两军交战之前还喝的大醉之后,竟然主动出击,最后导致大败,弃城而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打仗几乎是从来都没胜过,甚至之后在某场战役中,城池被攻破,他直接抛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落荒而逃。

匡衡放任儿子杀人,私吞土地

匡衡家庭十分的贫穷,他立志要有所成就,为了考取功名,他非常努力的学习,当时因为白天要干活,所以只能在晚上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中温饱都难以保证,更没有钱买蜡烛,于是他就将自己家的墙壁凿个洞,这样就能借隔壁的光看书了,这既是课本中的凿壁偷光,是很多人心中的榜样。

匡衡如此的努力,但考试却还是非常的不理想,考了九次才考上“丙科”,这样的成绩当然算不上出色,他被分配到了非常偏僻的平原郡做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他可以说是壮志难酬,好在之后他终于熬出了头,一步步高升,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官,不仅为百姓减轻了赋税的压力,并且还一直与朝廷的贪官污吏斗争。

皇帝非常喜欢这个臣子,最后匡衡不但登上了丞相之位,并且还被皇帝封侯,并且赏赐31万亩的土地给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匡衡虽然是清关,但是对于自己的儿子却非常的纵容,当时他的儿子匡昌是越骑校尉,平常仗势欺人就算了,在有一次醉酒之后,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杀掉了一个人。

他也被抓进了监狱,而匡昌的弟弟则是组织了越骑的人准备劫狱救人,这无异于谋反,事情败露之后,匡衡也是被牵连,官职也丢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当时分封土地的时候,匡衡多占了几百顷的土地,并于封地周围的人发生了争端,被大臣借此事弹劾,于是他直接被贬为庶人。

他只能回到自己的老家去,回到家后可能是大起大落让他悔恨不已,每天都非常的不开心,因此患上了重病,没几年就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看了这些终于知道,为何课本上的这些人除了幼年时期的事情之外,再也没有人说起过他们。

但是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他们,因为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样子的,别人描述的也可能是经过渲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我们只需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提升我们自己就可以了,也正是有了他们这样的事例,也更加惊醒我们,长大后不要被财权迷惑了双眼。

参考资料

京报网 【2023年5月30日】 《写出《悯农》的李绅为何会成了奢靡之人被刘禹锡用“司空见惯”来讽刺?》

匡衡、匡昌、李绅、孔融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