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丨八零姑娘

某教授语出惊人他提出《“懒惰”的农民观》。

什么是《“懒惰”的农民观》?

他解释是:我国粮食与农民间几乎没有联系,一味卖苦力其实是一种“愚蠢”的表现。农民出大力,流大汗是懒惰和愚蠢的。

“农民对国家的发展几乎没有贡献。”

“只有所有农民都成为城市人,社会才是真正进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进一步论证,他说:农民在地里锄了两垄地后他就回去睡大觉了。这个种子在发芽庄稼在长,所以说,农民跟我们吃到粮食的关系并不大。

只有去“农民化”,把他们变成城里人时,中国才会真正富强......

不知道正在阅读的你,认同吗?

且不论《“懒惰”的农民观》是否正确,他的目的确实达到了。相信在农民观相关言论前,没人知晓王福重是谁?干什么的。

只有百科显示,他是一位中央财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后,经济学教授。

著有代表作《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公平中国》等。

在《“懒惰”的农民观》之后,王福重火了,凭一己之力火出了圈。但他的行为让很多人不解,任谁都明白他的这番话将会带来何种反响。

王福重不傻,更明白其中的利弊。

但他还是直言不讳,为什么?我认为是他个人立场和太想出名的缘故。

只是用的路子似乎偏了。

有一说一,我们不否认他在经济学上的建树,不否认他做出的贡献,有关王福重过发言不再多聊,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去了解。

就说说《“懒惰”的农民观》,本着事实基础客观的态度看问题。

我想说的是,尽量理性客观。

网上有关王福重对《“懒惰”的农民观》相关看法,我也翻阅不少资料,也找到了他讲话的原视频。尤其对文章部分一些话,我看过其他视频大部分是拼筹和剪辑得来。

容易引起误会。

但这不意味着王福重的对农民的评价就是对的。

另外有关王福重的《“懒惰”的农民观》,这件事并不是近期发生前几年就存在,还需就事论事。

我们先来听听王福重的原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种地上农民偏的是非常强的,而地的片头是非常大的,所以他们跟我们吃到粮食的关系并不大,几乎没有贡献。要强调的是辛苦本身不完全等同尊重。

辛苦本身天天锄地,并不会发明东西开创新世界。

而真正的发明创造,表面看起来并不那么辛苦,但正是他们解决了世界难题。所以不要一想到贡献就是出大力流大汗,出大力流大汗在我看来是愚蠢的。

你看村里那些看起来懒惰的,进城了考大学了,他们是富有的。而老实巴交、每天辛勤劳动的人反而是最穷的。

因此,辛苦的劳作是一种“懒惰。”你说不要太辛苦了你去多读书进城学习,他说不行读书太辛苦。所以拒绝做有效的思考,只是一味的简单体力劳动。

这就是我们说的他们的劳动。

所以,必须尽快完成城镇化,城镇才是文明的聚集地。当农民不再是农民都变成城里人的时候,中国才能真正的富强发展起来。

以上陈述是王福强视频原话。

他有一个观点我是认同的:思想上的懒惰会导致贫穷。总体而言,我将这段话提炼成三句话:

“他们”对现今社会几乎没有贡献。

他们多半是依靠勤劳来弥补思想上的懒惰。

尽快实现城镇化,实现文明进步......

这话很漂亮一套经济理论下来,你可能就信了!但细细一琢磨王福重教授的话总感觉哪里不对,哪里不对呢?我感觉是空有理论缺乏有力支撑。

简单一点说就是不知民间疾苦。

王福重话里充斥着对农民满满的不待见,在他看来这个群体几乎没大用。恰恰相反农民才是奠定粮食安全的基础。

倘若把农民都变成城市人,谁来种地?粮食哪里来。

依靠大规模高科技种植技术吗?

确实这可以解决粮食产出问题,问题是,我国农业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水准,不能照拿西方“农场主那一套”,生硬照搬。因为不符合当下农业的生存环境。

想要实现西方的农场主那一套,我们还要再走几十年。

另外,农民人口基数,从2021年统计数据表看,大约有5.56人口。这么多人都不种地了,全部涌向城市不现实。

就业、衣食住行,后续保障该怎么解决?

再则从我国是农业大国这一点看,农民在保障粮食安全上仍旧发挥着巨大作用,所以王福重的经济理论,只能算作是浮于表面的漂亮空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农民的辛苦是否就是为了弥补思想上的懒惰,得打上一个问号?

农民也想进步也想人上人,但他们得到的资源只有那么多?种地是生活也是营生,而且农民中也有厉害的,不能一杆子一句括之。

尊重发展规律,事实求实才是正解。

这些年“专家”有诟病的不少,以至于越来越不受待见,很大程度上和他们做人和做事有较大关系。

相比于农民的辛苦劳作,他们的荒谬言论才是最大的笑话。

哪怕有点儿实干钻研,也不会得出这种结论。

需要备注的是,不是所有教授都这样的,也有很多教授知行合一,并且对学生的引导塑造格外重视。真应了那句话:

干正事的人不废话,废话的人不干正事。

你怎么看待王福重教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