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泡海椒

文华,上世纪成都糖果糕点名企,逾七十年生涯,自糖果店起步,历经私营、公私合营、国营食品厂时期,每次身份转变,皆能反映行业及时局变迁。其蜜桂花生糖、中秋月饼、鱼皮花生、怪味胡豆等品,至今让人顾名思“味”,口齿生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私营时期

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机器制造之糖果糕点,大量登陆蓉市,内有英德美日所产之舶来品,亦有沿海华商仿造之国产货。此类机制糖点,名目繁多,包装精美,与成都固有糖茶食品风味异趣,益以开明人士宣扬其营养卫生,而深得中上阶层青睐,妇孺尤为喜食。

一批新式糖果店应运而生。1926年12月,成都人窦文俊于暑袜北街创办文华糖果店。窦家本非营商世家,其先人窦禹朋原是外西殷家沟一名盆景艺人,清末即以桩头蟠扎技艺著称,有花状元美誉。民初,窦家花业因战乱失势,后人方改行谋生。

窦文俊虽未承家业,于盆景世界整曲枝干,蟠束龙凤,却在糖点天地调和咸甜,拿捏酥脆,自得别样芬芳。凭借异曲同工之艺术天赋,文华品种口味组合新颖,色彩样式搭配别致,包装亦趋雅观,加之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生意由小至大,逐年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暑袜北一街邮局旧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府街旧影

至三十年代中,成都糖果店已遍地开花,东南西北及外东五区,大小糖果店共计182家,仅舶来糖果年销金额,即达56万元之多。行销者如锡纸包糖、盒装软糖、纸包硬糖、奶油糖、太妃糖等种糖果,及甜方、咸方、椒盐、梳打诸味饼干。惟多自沿海转运,水陆艰辛,致成本售价俱昂。

抗战军兴,局面偶然改观。沿海食品厂内迁,部分机器及技术工人先后抵蓉。1936年,荣康厂在龙王庙正街亮相,上海厂于西丁字街破土,为成都糖果食品工业之嚆矢。继起者有新街后巷子之中亚、复兴门外之征属、正科甲巷之冠生园,本地化生产略现眉目。

窦文俊审时度势,扩充房屋,引进设备,聘请技师,于四十年代中建文华食品厂。总厂即在暑袜北街37号邮局侧,另于总府街35号智育电影院对门设分厂,并注册文华食品公司以开展批零业务。

文华厂及公司,实际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制售品种有机制饼干、可可面包、水果棒糖、寿喜蛋糕、中西茶点等。除本厂产品外,另代客采办中外罐头及各种名酒。此后,耀华、华美、泰康等厂相继建成,数量、规模虽极有限,而行业雏形初具,不久更成中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十年代文华广告

公私合营时期

解放后,成都实施对私改造,糖果糕点业180余户大小工厂及手工业户,通过公私合营及经济改组,合并为耀华、文华、新上海等几家大厂,分别以糖果、糕点、饼干为主要方向。

1956年1月,公私合营成都文华食品厂正式成立。合营后,窦文俊作为私方代表在厂工作,参与劳动竞赛,参加全市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并以工商界代表身份,出席市委统战部组织的茶话会,交流先进经验。是年秋,协盛隆、大可楼、稻香村并入文华,1958年8月协康并入,1959年1月蜜桂芳并入。

并入者多为历史悠久之老牌糕点,冻青树协盛隆始于清光绪初,以萨其玛、鸡蛋糕著称;提督街大可楼始于民初,以红糖麻饼、海式包子著称;东御街蜜桂芳亦始于民初,以花生糖著称;稻香村高粱饴、绿豆糕,协康苕丝糖、芡实糕皆久负盛名。尚有铁箍井香油米花糖、悦来场鱼皮花生、后子门花生酥糕等名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华、协康并厂相关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合营后报载文华窦文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1年文华烤炉车间工人交流

文华能以中式糕点闻名遐迩,各号师傅至关重要。协盛隆朱洪章,大可楼丁甫臣、李山龄,蜜桂芳杨允林、董海清,协康邓祥松、李志林,皆业界好手,加上文华李勋、罗光明等人,技术力量空前雄厚,新老品种如洋枇饼干、山楂糕、弹子糖、番茄饼干、蜜桂花生糖、天府花生酥糖、凤尾酥等层见叠出。

其中,凤尾酥为成都名点,相传源于明代宫廷,形似烧麦,呈碧烟色,上端丝网若凤展丽尾,面皮酥嫩化渣,心子香甜柔和。惟制作复杂,尤其冲油工序难度较大,民国中期曾一度消失。1956年,技工李勋在朱洪章帮助下,让凤尾酥重新面市,一经推出即获追捧,每天可卖1000多个。

进入六十年代,文华在外北互助路建立厂房(该址即后来的成彭路8号,今解放西路8号)并再次调整,之前并入的各牌号进出分合,有的独立为自产自销,有的分出又再度回归,有的则销声匿迹。文华由公私合营转为国营,旋更名为成都综合食品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华各时期糖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皮花生

国营时期

八十年代初,文华复名生产,由二商局直接领导。此时,外省糖果糕点涌入,占领部分市场,刚苏醒的文华又陷入滞销。为扭转被动局面,文华采取一系列积极的产销措施。

一是调整结构,巩固优势。淘汰短线产品,重新包装并扩大蜜桂花生糖、天府花生酥糖等拳头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以带动中式蛋糕、汤元心子、鱼皮花生、怪味胡豆等品。改进月饼口味,增加高档月饼,普及盒装月饼,提升市场占有率,文华月饼产量一度占全市一半。

二是引进技术,开拓新品。先后从日本、意大利及国内引进油炸土豆片生产线、麻沙米花点机、包馅机、花样冰淇淋生产线、夹心雪糕生产线等设备制造新品,与医疗机构合作研制宝宝饼干,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速冻食品,新品推出后产值提升明显。

三是强化渠道,主动营销。在市内,加强大可楼、蜜桂芳等门市部管理,将大可楼食品商店改为自选市场,又于红旗等商场设置专柜。在省内,与数十地区产销合作,如与渠县合办分厂,与安岳糖果厂联营。在省外,参加各类展会,派队赴各地宣传,建立起300多个销售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华产品新包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花状蛋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奶油夹心饼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华食品厂自选市场

这些举措卓有成效,文华实现从单纯生产型向综合经营型转变,连续几年产值过千万,利润破百万,销售覆盖全国各省份及港澳、日本、东南亚,多个产品获得部、省、市优质产品称号。

八十年代末,文华迎来高光时刻。1988年12月,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四川500余家企业800余种产品参展,文华蜜桂花生糖力拔头筹,成为全川24个、全市13个金奖产品之一,亦为省糖果糕点业、市食品业唯一金奖。天府花生酥糖荣获铜奖。

九零年前后,成都糖果糕点业受到第三次冲击,外资企业长驱直入,沿海企业纷至沓来,本地乡镇企业、个体作坊势如井喷,竞争空前激烈。内外夹击下,文华力不从心,投资失误,管理乏力,长期开工不足,进而连年亏损,一度以出租厂房抵债。

1997年底,古稀之年的文华宣布破产,不幸成为成都商办工业第一家破产企业。12月29日,成商集团决定以2531万元将其收购,曾经西南最大的糕点企业,寿终正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蜜桂花生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9年文华获奖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华厂旧址,今解放西路8号金荷名邸

本文系“消失的川味名企”系列之一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供示意

转载须经本人同意且注明:川味文化・泡海椒

看川菜老传统,听川味龙门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