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市中心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样的话题,曾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终得到的结论是武汉是一座没有中心的城市。

那么,武汉的规划和发展为何形成均衡的态势,以及武汉为何没有市中心,恐怕还是有一定的缘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是一座环线非常明显的城市,武汉基本是按照环线划定价值区的,但又不全是按照环线的价值划分,环线价值的背后,其实是有逻辑的。

武汉的内环线建成的标志是1995年长江二桥通车,长约28公里的内环线,是武汉第一条城市环线。

内环

内环具体走向为:汉口解放大道——硚口路——月湖桥——汉阳江城大道——墨水湖北路——马鹦路——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昌津水路——中山路——友谊大道——徐东大街——长江二桥——解放大道。

武汉内环划分的逻辑是,武汉内环是武汉原居民居住的地段,老武昌在解放前的市中心在户部巷一带,汉口最先发展起来的地段是目前的各大租界以及附近。

武汉内环将武汉的老城区组合串联起来,成为武汉的内环所在,在当时操盘手的定位和认知,武汉划分经济区域带,肯定是往人多的地方画,显得武汉的内环极其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由于武汉内环没有搞基建的基因,汉口的各大租界成为历史文化古迹,武昌黄鹤楼附近的区域,因为要保护黄鹤楼的视野,也不可能搞基建,武汉划定内环线,最终的受益者是积玉桥到徐东的一带,从原始的城中村,演变了现代化的城市,这块区域也是武汉商品房溢价最高的区域之一,无他环线价值带来的经济示范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5年,武汉内环线成型,将积玉桥与徐东从一片城中村变成繁华商圈这是内环最大的使命,当然由于武汉老城区土地贵,拆迁成本高,武汉的内环反而成为整个武汉开发得最不好的地方,给老武汉实名诸多老破小的既视感,这也是为何武汉的内环成不了武汉的市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划定好内环线后,第二步考量的是确定中心城区的位置,而不是逐步向外开发,武汉内环线划定后,武汉率先确定内环线,内环线以内基本锁定为重点开发得区域,投资建设的边界 ,一定是先确定目标,然后逐步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的外环线于2007年12月全面建成,长约190公里,后来武汉的外环线被划定成五环,基本划定了武汉发展的边界,五环线作为城市的边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和路径中,确定了城市化的过程中,武汉中心城区可辐射的面积。

武汉的三环线在2010年12月底建成,全场91公里。

武汉的二环线在2015年4月全线画圆。

武汉的四环线在2020年建成开通运营,长约143公里。

再到杨泗港大桥的建成,武汉非官方的确定了“辅环”的定位;而这样的辅环在二三环之间。

辅环将按照“快捷环”的形式建设,主要路段基本维持道路现状,重点强化对二环和三环的交通分流作用,杨泗港大桥是辅助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辅环并非正式名称。相信“辅环”建设完成后,将进一步强化武汉三镇的协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武汉确定环线后,房地产城市化的红利期,基本被2-3环城市化的居民享受,而诸多工薪阶层的年轻人更多被赶到三环到四环之间,为了享受到城市的配套,武汉环线的辐射作用和功能越来越弱。

从操盘者的眼中可以看出,通过城市化的过程中,让一部分购房致富的人,享受到房产红利,带动房地产的整体去库存后,从而将资源和基建的规模向外扩散,起到土地财政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由于武汉中心城区的规划严重滞后,道路异常拥堵,人生生活的空间场景匹配不了前期的城市定位的情况下,武汉发展了两条路,一条路是核心城区高容积率,另一条路是开发新城。

提高城区的容积率主要是高楼层,低间距,低绿化率,采光和通风都促使这些高容积率的房子,未来会成为高层贫民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发新城,武汉各个区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汉口的临空港开发区,长江新城开发区,汉阳的蔡甸新城开发区,武昌的青菱新城,黄家湖新城,以及光谷中心城都属于新城的范畴。

但是,这样的新区建设背后是诸多利益的均衡和谈判,毕竟基建是最来钱的活,各个区域,以及各个领导都想分一杯羹,于是乎,武汉的发展不是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而分散各自为战,各自谋求自己的利益,反而促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些新区绝大部分烂尾。

如果说内环线的划定带动了积玉桥到徐东区域的高速发展,那么二环线拉动的是青山和二七,三环线拉动的是后湖、白沙洲和常青,四环线更多的是推动黄陂、江夏、东西湖的产业入驻。

而在近年,武汉又推出了武汉新城以及六环线的概念,对于武汉各大城市圈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促使武汉周边的农村和乡村到武汉的交通出行更方便,更有利于割韭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环线绝大部分的地域都不在武汉,但是能拉动城市与城市之间串门,城际铁路以及环线带来的作用是要想富,先修路。

“伴随环线的画圆、产业的融合、人口的导入,这条廊道上必将出现武汉大都市圈之中的‘明星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果敢的,在经济下滑的逆周期内,基建狂魔带来的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各种配套的不断嫁接,促使武汉的诸多新城盘子变得越来越大,在经济下行期,收入降低,裁员失业,以及低收入的窘境,又无法承载年轻人的成长和生活,促使经济活力,以及人民的幸福指数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环线越拉越大,饼子纷纷落不了地,只有一小部分人是既得利益者,绝大部分都是城市化的牺牲品,这样的恶性循环,又传导各行各业,内卷、躺平是这个时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