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筑基 平安加码

——厦门市思明区筼筜街道深化平安创建增强群众获得感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27日讯 安宁的居所、安康的生活、安全的环境,是老百姓最基础、最朴素的追求,也是城市赖以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厦门市思明区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主城区”成果斐然,群众点赞最多的就是社会越来越安全,生活越来越便利,这离不开辖区每一块“平安拼图”。位于中心城区核心区的筼筜街道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辖区平安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区幸福指数高了

平安不平安,群众最有发言权。筼筜街道以“党建引领综治工作、构建平安幸福社区”为着力点,以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为抓手,通过系统化思维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强调共建、共治、共享,推进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之间良性互动,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筼筜街道地处思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9.5平方公里,辖内15个社区。如何提升辖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在筼筜街道,社区平安管控有着更精细的表达。

忘带门禁卡,“刷脸”就能进;遇到水管漏水,便民服务群就可以故障报修……近年来,筼筜街道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以数字赋能社区治理,不仅实现政策信息的快速到户,也为筼筜街道和社区提供更为活性的流动人口与出租房数据,对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平安工作和居民服务提供精准支持。

此外,该街道以“近邻模式”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上下足功夫,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筼筜街道在槟榔社区试点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激发商圈、生活圈、便民圈等多圈融合发展,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周边商圈的整体提升,赢得了居民点赞。

不断夯实的社区平安基石,还体现在街区、社区“防火墙”的构筑加固。筼筜街道地处市区经济商贸中心,人员密集流动大,楼道安全一直是筼筜街道消防工作重点。筼筜街道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增配消防设施、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工作,全面提升楼道安全。如,牡丹园小区以“丹心向党”为党建抓手,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打造人美、家美、生活美的“三美小区”,获评“厦门市首批五星级平安小区”等荣誉。

法治建设影响大了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一直以来,筼筜街道注重推动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切实提高风险识别预警防控能力,坚决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

“何为校园欺凌?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怎样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行为?”日前,筼筜街道联合司法所走进松柏二小开展“防范校园欺凌”专题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校园欺凌的表现方式及危害等内容,邀请学生参与互动,进一步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底线要坚守,矛盾纠纷也要消除在萌芽阶段。为此,筼筜街道持续发掘辖区各社区潜力和特色亮点,把践行推广“枫桥经验”融入“湖畔法治文化圈”,启动官任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秉承调无国界、双语普法的理念,为辖区居民及境外人士提供调解、宣传、咨询等更便捷、更有温度的全方位法律服务。筼筜街道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调处治安、民事类纠纷的同时,向纠纷当事人提供相应的法律咨询。让“有矛盾、先调解”成为群众解决纠纷、维护权益的首选,让“枫桥经验”在湖畔落地生根。

电信诈骗是社会顽疾,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筼筜街道联合辖内派出所探索反诈工作新模式,进一步加大辖区防诈骗宣传力度,普及反诈骗知识,增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诈骗灵活应对的防范意识,打造平安和谐的社区环境。

2023年“金鸡”电影节期间,筼筜街道还开展“识别诈骗套路 守护钱袋安全 共筑平安”主题平安文化宣传活动,组织治保会等平安志愿者走进影院,播放《安心》等平安三率公益宣传片和反诈主题影片《孤注一掷》,将反诈知识送入群众心里。

除开展活动、延伸法治触角之外,筼筜街道还因地制宜,厚植法治文化,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及群众生活相融合,在小区内打造微景观、微阵地,如法治长廊、法治小公园、法治图书馆等;利用老旧小区改造契机,增添法治墙绘、法治步道、法治宣传栏等设施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