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6月27日讯(记者 曾乐)当前,N型TOPCon作为光伏前沿技术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由于其高理论转化效率、性能和成本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晶科能源是业内最早推进N型TOPCon技术商业化应用的企业之一。面对光伏行业如今的“史上最强内卷”,以及光伏产业链价格和盈利承压,如何在N型产品爆发中持续保持自身市场地位,成为其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近日,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接受了《科创板日报》等记者的采访。

钱晶表示,该公司今年出货量目标为100-110GW,订单可接度已到80%-90%左右。“我们现在为明年的订单做准备,行业周期下,除了技术和产品,企业的市场化能力、品牌影响、客户黏性/关系等都非常重要。”

截至2024年年底,晶科能源硅片、电池、组件规划对应产能为120GW、110GW和130GW。“预计到2024年底,我们N型产能将超过100GW。”

钱晶认为,于企业而言,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关键在于产品力和市场化能力。目前各企业间的成本差异主要来自两方面因素:一是开工率;二是N型的良率。

研发进展方面,今年5月30日,晶科能源宣布,该公司基于N型TOPCon的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转化效率达33.24%。

但同时,钱晶坦言:“要实现钙钛矿的量产,还有较多问题待解决。”具体来看,如:材料的稳定性、产业化的成熟度、产业链完整度等。

海外市场方面,钱晶表示,目前晶科能源的美国工厂2GW组件产能已投产。“未来是否会扩产,我们还在持续关注。”

当前,光伏产业链多环节产品价格仍存在波动,行业盈利能力整体承压。新能源研究机构InfoLink光伏分析师杜加恩表示,“硅片、电池环节面临严重亏损,全行业盈利水平处于低位。行业产能扩张非理性,四环节价格处于底部区段。”

硅业分会6月26日数据显示,该周国内N型棒状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90-4.2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00万元/吨,环比下跌0.25%;单晶致密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40-3.9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46万元/吨,相较前两次报价下跌6.23%。

据硅业分会方面分析表示,该周多晶硅价格再度下调仍为市场供需错配,下游开工率维持低位导致。“价格方面,多晶硅下游开工率维持低位,且光伏电池组件需求低迷,价格持续下滑,并不断传导至上游硅片硅料环节,预期短期内多晶硅价格依旧承压。”

对于光伏产业链后续价格走势,钱晶表示,“目前价格差不多应该是底部了,现在整个产业链基本上已很少有可以实现盈利的(企业),即使可以盈利也非常微薄。再低于当前水平,就非常不持续了。当然不能排除有一些(企业)是‘殊死一搏’,释出更低价格。预计今年Q3、Q4,产业链整体价格可以止跌微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