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燕聊城报道

今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聚焦市委“6293”工作思路,确定2024年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改革攻坚突破年”和“优质服务提标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事业行稳致远。承办国家级、省级会议活动11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获中央2亿元资金支持,市卫健委连续4年在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获一等等次。

6月27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攻坚看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专场,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月莲介绍了聊城市2024年以来卫生健康工作有关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聚力夯基础,赋能增效促发展。大力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按照“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服务优”的总要求,聚焦顶层设计、合理布局、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健全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开展“万名医护进乡村”“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等活动,1300余名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参与;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县域改革,实行乡村医生公开考试、分批招录、补助养老、一体管理,首批招录400人;建成7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5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落实“先诊疗后付费”16579人次,家庭医生签约重点帮扶对象75559人,让广大群众享受政策改革福利。

聚力强科技,引领驱动促发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正式揭牌,输出医院11名专家驻聊工作,通过医疗新技术传帮带,推动管理、技术、品牌平移。脊柱外科成为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临床药物实验项目落地聊城院区,开展18项新技术,实施257台次疑难手术。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体系初具雏形,重点培育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口腔颌面外科、骨科、烧伤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199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围绕群众看病需求大、市域外就诊率高的23个疾病专业申报140个专科,东昌府区人民医院儿科、临清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获批省临床重点专科县域建设项目。建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1个,城市医联体10个,专科联盟34个,基本实现县域内就诊率90%以上。东阿县被确定为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示范县。

聚力树样板,提标扩面促发展。构建平急结合、系统集成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全域的48支728人背囊化医疗应急小分队,市疾控中心与9家市直医疗机构签订“一院一策”医防融合协议,在东阿县、阳谷县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医防融合,经验做法入选全省优秀案例。牵头组建晋冀鲁豫“四省六市”疾病预防控制协作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探索疾控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联合发文、共享信息、通报情况,形成区域疾病防控的合力。

聚力拓服务,传承创新促发展。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工作站落户聊城市,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阳谷县、冠县、临清市中医医院获批“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单位。新增4名省名中医(药)专家、10名省基层名中医(药)专家,西学中结业1733人、在培1174人,人才支撑更加强劲。联合医保部门出台政策,将中医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病种扩大到21种。联合市委宣传部等共同承办2024山东(东阿)中医药文化旅游体验周系列活动,5家单位入选首批齐鲁康养打卡地,4条康养打卡路线成为省级康养打卡路线。联合上海金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联康复产业技术研究院,双链融合打造沪聊“科产医教”新模式,形成聊城四级康复诊疗新业态。

聚力惠民生,纾难解困促发展。聚焦“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精准服务“一老一小”。依托10家定点医疗机构和14个重点联系乡镇,构建市、县、乡三级老年痴呆防治体系;在128家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安宁疗护;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率、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率均达100%,双证齐全的医养结合型机构达35家。东阿县《模式创新多元推动一体化建设“健康胶乡”》获评全国健康县区优秀案例,聊城财金健康产业公司获命名“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全市现有512家托育服务机构,托位数3.09万个,千人口托位数5.28个,托位使用率43.83%,核心指标均居全省前列。2024年公立普惠性及优质托育机构一次性奖励补助全部拨付到位,全国第三届“婴幼儿照护服务周”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在聊城举办,市交运集团获评2023年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市妇幼保健院获评2023年度全国出生缺陷救助项目成绩突出实施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