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券、房券、绿券”是南海区为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2022年推出的政策创新工具。其中,房券政策的目的是提高村集体、实施主体推动低效建设用地腾退的积极性。日前,南海区修订房券实施管理办法,将房券的应用范畴拓宽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收环节,作为除货币之外的补偿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8月,南海区在全省创新推出“三券”政策,明确了地券、房券、绿券的定义和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推动土地腾挪归并的灵活工具箱。

按照此前的政策,房券是一种“权利凭证”,用以解决村集体或者实施主体将建设用地复垦复绿腾退中,土地上盖物业收入等相关经营能力丢失的问题,可用于兑换产业保障房,领取过渡期租金收益。

房券政策推出后,成为推动整治项目迅速落地的良好工具。例如,丹灶镇“良银心”万亩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中,在全省首次尝试水田垦造与“房券”制度挂钩,村集体连片出租农用地给政府用于水田垦造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土地,除获得常规租金外,每亩水田配套20平方米异地代建产业保障房房券,物业建成后租金收入归村集体所有,以此实现工业反哺农业;里水镇逢涌村低效建设用地腾退复垦复绿项目共四期项目,其中第三期通过房券政策,腾退了约50亩以破旧简易工业房、轻钢结构大棚为主的地块,政府将位于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宏岗片区)内的20816平方米产业保障房兑付给村集体,使得原地块顺利改造同时,村集体所获收益预计有了7倍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里水镇逢涌村低效建设用地腾退复垦复绿项目运用了房券政策。

按照新修订的《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关于印发的通知》(佛自然资南通〔2024〕39号),房券工具的应用,将扩展到征地环节。

房券应用为什么要扩展?据悉,此前征地留用地安置实施方式有所调整,2018年9月30日以后完成征地协商的,不再实施实地留地,应承诺的留用地指标,要转为折算货币补偿或置换物业安置。但是,在涉及到集体土地征收时,村集体普遍提出需要保障可持续收益,实现集体经济长远发展。

房券政策将解决这一诉求。按照修订办法,房券政策可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收,作为留用地转为折算货币或置换物业的补充方式。也就是说,房券的获得主体,将扩展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被征地的村(居)集体经济组织。这一做法丰富了征地留用地安置形式,保障了被征地村(居)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殷切期望,切实维护了被征收土地农民合法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收集体土地发放的房券不适用过渡期租金收益,不适用自愿放弃兑现产业保障房的相关规定,但是允许在南海区内进行交易流转。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毛蕾 通讯员唐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