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国大熊猫的故乡

大熊猫,成都大开放的名片

大熊猫作为国宝,不仅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成都是全球唯一一个既有圈养大熊猫又有野生大熊猫生活的超大城市,正全力塑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公园城市•熊猫之都”城市标识,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大熊猫形象已经完全融入城市当中,成为“展形象”的最佳代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面积1445.7平方公里,涉及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4个县(市)。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成都片区有野生大熊猫73只,其中崇州26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崇州片区面积280平方公里,是岷山山系和邛崃山山系两个最大的大熊猫野生种群的交汇之地,也是大熊猫生存繁衍和基因交流的关键区域和走廊带枢纽,被称为“大熊猫爱情走廊”

2014年5月下旬,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崇州市委宣传部等单位携手举办的“穿越鞍子河•大熊猫爱情走廊科考直播”活动,成功地将四川省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带入公众视野,让世界见证了她的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昔日的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已升级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成为大熊猫繁衍生息的乐土。拥有丰富大熊猫资源的崇州,正以大熊猫元素为纽带,创新打造大熊猫IP,传播大熊猫文化,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穿越大熊猫爱情走廊”十年再出发——大熊猫国家公园联合巡护直播活动出征仪式

十年后的6月21日—26日,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崇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管护总站、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崇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的“穿越大熊猫爱情走廊”十年再出发——大熊猫国家公园联合巡护直播活动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上直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下演播室直播

这场十年之约,以山上山下连线直播为主,通过山上的实地探访与山下的专家访谈相结合,带领观众深入大熊猫栖息地,展示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的丰富资源和保护成果,共同见证生态环境的变迁,同时传播大熊猫文化,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发现崇州“珙桐王”

珙桐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其珍稀程度可与国宝大熊猫相比。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寓意“和平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现崇州“珙桐王”

6月22日上午,“联合巡护队”在海拔2068米的宽河坝巡护中转扎营地附近,发现了一棵“一根生六干”的巨大的珙桐树,虽然花期已过,看不到它独特的白色“鸽子花”形象。让人称奇的是,这棵珙桐生出了六个分支,都直立向上生长,且树径目测都在50厘米以上。四川省大熊猫研究院博士何可说,这片区域适合珙桐生长,以后这里很可能会成为一大片野生珙桐林。

“熊猫爱情海”真有大熊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鸡心包,又名“熊猫爱情海”

6月23日是巡护直播活动开展的第三天,队伍到达目的地鸡心包,这里还有一个浪漫的名字:熊猫爱情海。

“熊猫爱情海”是一个高山海子,高空看真像一个“心”的形状。这里地势平坦,大熊猫最爱吃的华西箭竹漫山遍野,长势良好。“海子”隐藏在密林中,是动物们的重要水源地,也慢慢成为大熊猫一个重要栖息地,是滚滚们“谈情说爱”的“爱情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外相机

这里安放了两台微波实时传播红外相机,经常拍到大熊猫、中华扭角羚、水鹿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踪迹,能够实现实时传输动物图像。今年3月,该处红外相机曾拍到大熊猫在熊猫爱情海活动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外相机拍到的熊猫

今年5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保护总站巴栗坪保护站站长周红林在巡护中,于“熊猫爱情海”附近拍到大熊猫的新鲜粪便。何可说新鲜粪便主要用于测定大熊猫的遗传信息,确定大熊猫个体,从而了解整个区域内大熊猫的数量

发现两处大熊猫粪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4日,巡护队员从海拔2068米的宽河坝营地出发,目标是海拔近3200米的灯杆坪,海拔垂直上升高度达1100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现大熊猫粪便

在桃子坪和清水池垭口,巡护队员发现了两处大熊猫粪便,也就是俗称的“青团”,颜色已不是新鲜粪便的绿色,而呈黄黑色。何可分析两处粪便应该是6—8个月前拉的,为同一只健康的青壮年大熊猫所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外相机影像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干涸的小水池

清水池附近山脊上,一个已经干涸的小水池斜对面有一台实时传输的红外相机,曾拍到熊猫喝水等大熊猫画面11次。因为熊猫经常从水池边的冷箭竹林经过,此处已形成一条熊猫“密道”。另一处红外相机拍摄到今年3月,一只大熊猫泰然自若地从相机前走过。清水池垭口的红外相机曾拍到了一只母熊猫叼着一只幼崽从这里经过的情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亮湾草甸

与“羚牛”不期而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亮湾草甸

6月25日,巡护队员从灯杆坪营地出发,穿过高山杜鹃花林和箭竹林后,视野豁然开朗,月亮湾草甸闯入眼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亮湾,两山之间的一个垭口,海拔3280米,因形似一钩弯月而得名。站在垭口,能看到群山连绵,其中就有成都最高峰大雪塘和更远的四姑娘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羚牛,学名“中华扭角羚”

在月亮湾旁海拔3600米的八卦顶,巡护队发现一头雄壮的羚牛正在吃草。这是巡护队几天来,难得的与野生珍稀动物近距离接触的经历。

何可告诉记者,扭角羚一般是群居,单只出现说明它在家族中竞争失败,被赶出家族。从这头羚牛可以看出,它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族群,且种群数量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亮湾区域安装了两台红外相机,周红林在更换电池和存储卡时,惊喜连连,发现了大量野生动物的影像,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绿尾虹雉、林麝、雪豹、中华扭角羚,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熊猫、岩羊、中华鬣羚、黄喉貂、赤狐等,说明这个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优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拍火烧营

6月26日,巡护队员安全下山,“大熊猫国家公园联合巡护直播活动”顺利结束。守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就是在保卫人类的家园,这是巡护队员们最深的感受。

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崇州一直在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烧营

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管护总站宣教部部长王威介绍,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于2021年10月,崇州片区集中了雪山、草甸、瀑布、森林、河流等多种自然资源,涵盖鞍子河自然保护区、鸡冠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九龙沟等重要保护地,也是距离成都市区最近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

从2014年“穿越鞍子河•大熊猫爱情走廊科考直播”活动到现在,10年过去,鞍子河自然保护区也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一部分,保护地面积从101平方公里增加到280平方公里。纷繁光阴中镌刻着崇州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不懈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设管理方面。完成勘界定标工作,“圈”定大熊猫的家;完成一期标准化保护站建设,提升资源管护能力,推进智慧国家公园建设;完成标识、标牌布设,加强保护管理能力,引导和规范访客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研保护方面。与相邻片区定期开展资源保护联合执法行动,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开展雪豹调查,助力大熊猫、雪豹双旗舰物种保护格局形成;大熊猫栖息地修复,保障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有线实时监控、无线自组网实时监测相机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智能监测系统的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区共建、共管方面。标准化检查哨卡建设完成,进一步拓展基层保护站管理范围和工作能力;定期在社区开展安全生产、森林防火宣传和培训;社区联动,共建共管,共享生态保护成果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教育方面。崇州通过多种形式的自然教育,带动公众走进自然、体验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带领公众感受原始本真的自然魅力,帮助公众体验回归本性的教育内涵,汇聚更多建设国家公园的力量,凝聚建设美丽中国的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态文明建设非一人之责、一己之力。近年来,成都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统领,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强化大熊猫等珍稀旗舰物种保护为牵引,科学完善本底资源调查与巡护监测,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凝心聚力打造公园城市的“生态绿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绿色高地”、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示范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生态美、产业兴,到百姓富,一条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绿色生态的发展之路,一张大熊猫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撰稿: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莫正平

图:李旭

编辑:张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气预报

预计我市27日晚上到28日白天

阴天间多云,有分散阵雨

气温22~28℃

欢迎关注今日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