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吉乌铁路今年10月开工,第一个找上来“订座”的国家,让很多人都没想到——那就是蒙古。他们现在算是借到了中国的东风,打算用中吉乌铁路彻底绕开俄罗斯。

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日前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了国事访问,期间双方达成一致,将考虑利用中吉乌铁路建立两国间“最便捷、最实惠”的贸易线路。双方都认为,有必要让两国间的贸易额在近几年内得到大幅提升,在目前规模的基础上至少再提升“5到10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日前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了国事访问】

中吉乌铁路项目的政府间协定才刚刚签署不到一个月,蒙古就迫不及待地“买上了票”,生怕自己掉了队。

从地图上看,蒙古不与乌兹别克斯坦接壤,蒙古的货物想要进入乌兹别克斯坦,要么北上俄罗斯,然后再进入哈萨克斯坦;要么进入中国新疆后,再从中国接壤的几个中亚国家进入。

但很可惜,由于缺乏类似于中吉乌铁路这种跨境铁路线的存在,蒙古的货物以前想要进入中亚,基本上只能走过境俄罗斯的路线,给莫斯科缴纳高昂的过路费,同时忍受俄罗斯基础设施的低下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希望两国贸易额在目前规模的基础上“再提升5到10倍”】

蒙古希望两国贸易额在目前规模的基础上“再提升5到10倍”,往好了说是“上升潜力巨大”,往不听的说就是“基数太低”。为什么基数这么低?交通运输线过于单一是重要原因。

蒙古是内陆国家,只与两个国家接壤,一个是俄罗斯,另一个就是中国。蒙古很清楚,想要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交通瓶颈问题,现在抓手在中国那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是内陆国家,只与中俄两个国家接壤】

2021年12月,蒙古通过“新复兴政策”十年规划,其中包括旨在将本国的战略矿产与边境口岸进行连接的“新铁路计划”。根据该计划,蒙古将新建4600公里铁路线,最终实现“三纵一横”铁路网络,以更好地实现与邻国铁路网的联通。仅在2022年一年,就有3条连接中蒙的铁路项目开工,其中两条在年内便实现通车。

2022年11月,在通往中国的“宗巴彦—杭吉铁路”的通车仪式上,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发表了一番发人深省的演讲。

他说:“假如以前我国的跨境铁路建设以如今的速度开展,那么蒙古就用不着背负这么多外债。蒙古的GDP总量将超过300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蒙古人民的生活质量、国家的财政状况都将得到巨大的改善。这些都是我们犯下的错误,而我们永远不应该重复这样的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在通车仪式上讲话】

人均GDP1万美元是什么水平?去年我国GDP差不多就是1.25到1.3万美元之间,而现在蒙古的人均GDP则不到6000美元。

言归正传,打通连接中蒙的铁路,只是一个开始,如果中吉乌铁路能够顺利落地,那么蒙古还将打通一条新的通往中亚的通道,而且正如蒙乌双方在通报中所言,这条铁路将会是“最便捷、最实惠”的贸易线路。

更重要的是,根据早期的规划,中吉乌铁路在建成后,还将向南延伸至阿富汗,并通过那里已经建成的铁路进入伊朗。如果一切都按计划进行,那么蒙古也是可能喝到这口汤的,有机会让本国产品更加深入到中东乃至欧洲的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早期的规划,中吉乌铁路在建成后,还将向南延伸至阿富汗】

除了实打实的经济效益,从地缘政治上来看,搭上中吉乌铁路项目这条线 ,对蒙古来说也是有利的。苏联解体后,不甘愿再当“卫星国”的蒙古,提出了“第三邻国”的外交战略,即优先发展与中国、俄罗斯之间关系的同时,与一个第三方打好关系,平衡中俄的影响力。

人们通常把注意力会放在蒙古要引入的“第三方势力”上来,但往往忽视了该战略的前提,即优先保证发展与中国、俄罗斯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对于蒙古来说,“第三邻国”战略的难点恰恰就在于此。以前苏联没解体的时候,蒙古不能、也不用在中苏之间做选择,对苏联一边倒就可以了。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如何在中俄之间维持平衡,是每一届蒙古政府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在中俄之间维持平衡,是每一届蒙古政府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于蒙古来说,由于苏联给自己留下的印迹太多,因此在维持中俄平衡的问题上,蒙古还是希望在俄罗斯这边做减法,而在中国这边多做加法。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可问题在于,无论蒙古怎么做加减法,都需要实际的抓手。就像隔壁的哈萨克斯坦,他们也想削弱俄罗斯对自己影响力,想让自己的石油管道绕开俄罗斯,然而在里海的新管道开通之前,哈萨克斯坦就只能继续忍着。

同样的道理。现在蒙古出口到中亚、中东、欧洲等地区的货物,大部分还得过境俄罗斯,所以在很多问题上,蒙古也不得不继续看莫斯科的脸色。而他们如今等待的转机,就是即将开工的中吉乌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