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3日,法国议员、前总理埃德加·富尔结束了在中国的旅程,踏上了归途。就在富尔结束中国旅程的一天前,中方以《周恩来总理谈话要点》的形式向富尔提供了中法建交方案的书面定稿,周恩来和富尔分别在上面签了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尔声明说,他的签字是非正式的,还要等戴高乐做出正式的决定。而这份《周恩来总理谈话要点》,就成了关于中法两国建交的最重要的基本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1963年11月5日,美国驻法大使查尔斯·波伦来到法国总统的官邸爱丽舍宫拜访。

交谈中,查尔斯·波伦突然向戴高乐问起了法中关系的进展情况。面对询问,戴高乐只能模棱两可地说:“一切都是可能的,总有一天得承认事实,并从中得出应有的结论。不过我不认为这是明天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3年12月12日,在瑞士首都伯尔尼,法国外交部欧洲司司长德·博马歇如约会见了中国驻瑞士的大使李清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德·博马歇到达瑞士之前,戴高乐就给他写了一封指示信。戴高乐在信中强调:“主要确定建交程序:愈简单愈好。”

戴高乐否定了原来商定的“互相照会”提案,提出双方共同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出于慎重考虑,李清泉大使决定向周恩来总理直接汇报法国在谈判中提出的新要求。

而此时的周恩来还在北非阿尔及利亚访问,李清泉随即从瑞士飞往阿尔及利亚的首都阿尔及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周恩来总理抽空听取李清泉的汇报时,已经是当地的深夜。因为谈判的所有内容周恩来总理都很清楚,所以他很少提问。

李清泉在回忆文章中记述了当天的情景:“主要是要我复述一遍中央的谈判方针及设想的各种方案。在认为我复述无误之后,总理做了一些新的指示。”

就在中国积极推进中法建交谈判之时,戴高乐也在国内进一步争取内阁的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锡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国大使馆

原政务参赞

最后戴高乐拍板了,他说中法建交这个难题解决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02

1964年1月9日,博马歇公使再次来到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就《中法建交联合公报》的发布时间和措辞等具体细节,和中方进行了正式的谈判。

1964年1月27日,格林尼治时间11时,中法两国政府同时公布了建交的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中文仅有45个字、法文仅有40个词的建交公报,可以说是新中国外交史上内容最简洁、措辞最独特的一份建交公报。

根据双方事先达成的协议,《中法建交联合公报》发布的第二天,中国外交部就中法建交发表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作为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谈判并且达成两国建交协议的。”

这一声明实际上是以另一种形式重申了法国政府已经同意的双方默契的内容,也就是法国对中法建交所承担的相应的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4年1月31日,戴高乐在记者会上正式宣布承认新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法宣布双方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炸”。

中法建交深刻影响了国际政治和世界格局的发展,它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来源:CCTV国家记忆

编辑: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