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3000多日军三路进攻退路广东开平赤坎,愣是被一支自卫队拦截住。7个勇士,一座南楼,成了日军不可言说之恐惧......
在开平市赤坎镇的谭江畔,有一座碉楼叫南楼,是开平当地的司徒家族兴建的,地理位置极佳,扼守当地水路要冲。
1945年,日军分三路进犯赤坎镇。当地自卫队员据守南楼英勇抗击,因弹尽粮绝又遭敌人毒气攻击,最后被捕牺牲,史称南楼七壮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广东江门开平市,碉楼是当地绕不开的话题,在二零零七年的时候,开平碉楼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被正式收录进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当下现存的碉楼共有一千八百三十三座,已经成为开平市重要的城市宣传名片。而开平市赤坎镇谭江边的这座南楼,用布满周身的弹孔和遗书,向今人默默诉说着当年七壮士的故事。
1944年,日军进犯,所到之处抢粮抢牲口,弄得当地人心惶惶,而乡亲们只能舍弃家园,到处逃难,一时间村庄无限荒凉。
赤坎当地的司徒家族开始组建自卫队,以应对当下局势。自卫队员不但有当地司徒家族子弟,甚至连一些海外青年华侨子弟听闻日军恶行都愤然回国,加入自卫队南楼中队。
南楼北靠道路,南临谭江,雄踞谭江之滨,与北楼隔水相望,成犄角之势。此处也是赤坎镇水路要道,占据了这里,就是占据了地形地利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至1945年时,抗战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日军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当地日军为了撤退,急于想要打通雷州到广州的水路,此时的南楼就成了拦路虎和绊脚石。
当年七月十六日,日军派遣三千人马,分成三路进犯赤坎镇,自卫队则固守在河畔的南楼阻击进犯之敌。在第一阶段的阻击战中,自卫队员们英勇战斗,击沉三艘敌舰,溺毖日伪军百余人。
但见日军势大,双方相差太过悬殊,南楼中队遂做出决定,留下部分人员坚守,其余人员择机突围,掩护父老乡亲的转移。
就这样,待其他人员突围后,留司徒煦、司徒丙、司徒浓、司徒昌、司徒旋、司徒遇、司徒耀七名队员继续坚守南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五日这段时间里,日军猛攻南楼,又用迫击炮等武器轰炸南楼,但凭借南楼的坚固,日军始终未能攻破南楼。
其间还穿插着日军的心理攻势,不断劝降南楼的勇士,被拒绝后又改成逼降。日军知道南楼里面没有很多物资,粮食和水也不够,总是就是换着法的耍花样骗开大门。
战斗持续了数天,楼内的队员粮水耗尽,弹尽粮绝,也知道不会有援军来了,便在楼内三层的墙面上写下了遗书。
七壮士本想以死明志,但是思量过后觉得要是能再杀一两个日军也是赚的,于是就摒弃了自戕的想法,转而举手砸毁了没有弹的枪,只留下刀,准备随时和日军肉搏。
至二十五日,久攻不下的日军狗急跳墙,竟向楼内释放毒气。这一做法已经公然违反了国际公约,七壮士没有防护工具,全部中毒昏迷,随后被日军俘获。
被俘后的七壮士仍旧大骂日寇,恼羞成怒的日寇用最不齿和下作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了非人的对待,最终七壮士英勇就义,被抛入江中。
待日寇离开后,当地乡民只找到并捞起其中五位壮士的遗体残骸,并进行了安葬,另外两位的遗体则永沉江底。
一九四五年八月,全国终于等来了日寇投降的好消息,抗战胜利了!开平人为七壮士以及在抗战中献出生命的英雄举行了追悼会,引得附近几个乡镇的居民都来吊唁。
现如今,南楼已经是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当地对南楼的修缮和维护也一直在进行着。不仅如此当地还为南楼和七壮士立雕像建纪念馆,为的是铭记这一段悲壮的历史。
走进现在的南楼纪念公园,抬头看向耸立挺拔的南楼,墙上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当下的南楼已经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墙壁上的每个弹孔都是一个故事,南楼仍旧立在谭江之畔。
七壮士的抵抗成功的拖延了日寇撤退计划的实施,英勇的壮举也彰显了当地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南楼七壮士的名字也将永远镌刻在当地的丰碑之上。
参考来源
中国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