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走进大自然拿起笔写作诗歌的留守儿童

最近,我在短视频上看到一条,关于大山里的孩子写诗歌的视频,让我非常感动。我觉得有必要把这条视频讲述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故事内容其实很简单,来自云南大山深处一所学校的小学语文老师,他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出了一个诗歌写作题目:想象一下如果你跌倒了,创造了一个惊喜,这个惊喜是什么?

听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们纷纷跑到户外,他们坐在青葱翠绿的山坡上,背靠着茂密树林,面朝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在这样一个惬意的环境下,学生们展开了大胆的想象,用手里的笔写下了一篇篇简短又打动人心的诗歌。

其中有一个孩子是这么写的:“云跌倒了,变成了小羊,在天上蹦跳着,变成了棉花糖,被大山吃了。”她说自己这么写,是因为看到了,所以就有了想象。

还有一位孩子,这样写道:“我误会了太阳,我以为太阳在为难雪,但事实是,太阳不想雪太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孩子们写的稚嫩但令人感动的诗歌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孩子写的东西算不上诗,但是我们能从这些稚嫩的文字当中,感受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

其实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陪伴,但是能在绿荫之下,写出这样的句子,着实让我很意外。不过,在听到他们老师说的一句话后,似乎我又能理解了。

教这些孩子写诗的老师说:“孩子成绩差一点,其实没多大关系,有些时候分数不能代表一切,诗歌教育对于健全小孩的心理,还有健全的人格,有很大意义。”听完老师讲的这句话,我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非常感动。

最近几天,每当我回想起这条视频时,我觉得它之所以能够打动我,是因为我在这些孩子身上看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尽管他们居住在大山深处、非常贫穷,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但是透过这些诗句,我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普遍有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自然探索的“野性”,我觉得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然而,在看到大山里的孩子表现出来的“野性”之后,我又不禁唏嘘,现在我们很多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对自然探索的欲望都被抹杀掉了,甚至成为现代教育中普遍缺失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一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孩子们普遍陷入教育内卷的泥淖。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们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不得不放弃原本属于孩子们到户外活动的时间,而是辗转于各种补习班。不管是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压迫,导致一个原本开朗、活泼的孩子纷纷出现心理问题,变成内向的“小绵羊”。

更糟糕的是,长时间扼制孩子们的天性,长期把孩子困在学习的“牢笼”中,会慢慢扼杀掉他们的“野性”,毁掉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未来进入社会之中丧失核心竞争力,无法从容地应对社会中的各种风险挑战。

从大山里的孩子能写诗这个现象中,联系到我们的教育,那么我们的反思是什么呢?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呢?

按照目前中国教育的需求来看,我认为,我们至少要打造3种教育:

第一,需要有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孩子们通过兴趣活动培养好奇心和想象力

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从每一个孩子出生开始就拥有。就像大山里的那些写诗的孩子一样,他们生下来身上就带有一种亲近自然的“野性”,他们热爱在自然中探索,去创造。然而,在内卷教育下,很多孩子的这些能力都被打压掉了,家长们亲手掩盖了自己孩子身上的珍宝。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需要的,是陪伴,是理解和引导,就像刚开始燃烧的火种一样,让孩子内心的火苗在呵护中燃烧起来。

第二,需要有培养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教育;

一般来说,科学家潜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一点,要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则是要培养持久力,让孩子们在喜欢的领域深耕下去。

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相较于西方,尤其是美国来说,之所以表现出“大而不强”,原因之一就是我们顶尖科学家人才数量比较少。因此,我们的教育,需要有培养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教育,在保护好孩子们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完善有组织的培养体系,对未来的青少年科学家们进行系统性的培养。

第三,需要培育具备健康人格的教育。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频发。因此,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需要有意鼓励孩子们制定积极的目标、培养乐观的心态,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协同发展,建立健全的人格。

以上三种教育,正是当下中国教育所需要的。我认为2021年7月,国家开始实施的“双减”政策,就是在以上三个目标上发力,致力于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双减”之后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

“双减”通过减轻中国学生普遍过重的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从而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自我发展,让孩子们在健康自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过去那种刷题教育模式,抹杀了孩子的个性,没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们的灵气、“野性”得不到释放。“双减”的目的,就是释放学生的主体活力,让学生有意愿、有空间自主发展,最终进入社会后,能真正成为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的成长机会,在这次成长过程中,挫折和灰暗都无法避免。那么在 “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呢?如果你还是无从着手,我觉得也不妨学学大山里的孩子,去感受大自然和新鲜的空气,或许你也能发现孩子与众不同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