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高考志愿填写在即,面对选择的十字路口,是优先考虑学府声望还是城市发展前景?

6月26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区域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长三角)》(下称《报告》)或许能为考生及家长提供一份参考。

《报告》建立了以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协调发展为核心特征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进而编制长三角41座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分析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状况。

在“2024年长三角41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中,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常州、绍兴和嘉兴位居前10位。其中,上海、杭州的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基本实现高水平协调发展。

长三角有11个城市的高校数量超过10所,其中,上海、合肥、南京、杭州四市分别有64所、58所、51所、40所,合计占到长三角高校数的近一半。具体到“双一流”高校看,长三角共有37所“双一流”高校,分布在8个城市。其中,上海有15所,南京有13所,合肥有3所,杭州有2所,苏州、宁波、徐州、无锡四市各有1所。

从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分析,《报告》显示,上海以1981.6亿元遥遥领先,苏州以961.4亿元居第二位,杭州、南京两地研发经费投入也均超过500亿元。14个城市研发经费投入不足50亿元。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析,长三角有20个城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4%),上海以4.44%高居首位,苏州超过4%,合肥(3.91%)排名第三。

合肥位居“2024年长三角41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第7位,安徽省第1位。从常住人口总量看,上海以2487.5万人位居长三角首位;苏州、杭州两市常住人口在千万以上;合肥超过温州,其2023年常住人口数量为985.3万人,位居长三角第4位。

值得关注的是,合肥在过去一年里迎来了常住人口的显著增长,2023年新增常住人口达到了21.9万人,这一增量在长三角地区中拔得头筹,占据了整个区域新增人口的约三分之一,其人口吸引力甚至超越了杭州(增加14.6万人)和上海(增加11.6万人)。

《报告》建议,未来合肥要继续发挥科创资源集聚优势,依托科创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建好“科大硅谷”等重点项目,引领带动合肥实现新一轮高速发展。“科大硅谷”将承担连接世界顶级科技水平、汇聚全球顶级创新力量、引领安徽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使命。建好“科大硅谷”的关键在于高效集聚全球顶级科技创新资源,可将世界级大奖和大赛作为其重要抓手和平台。

《报告》建议,以世界珠峰科学奖集聚全球顶级人才和科技。依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比照诺贝尔奖的评选方式,评选颁发世界珠峰科学奖,表彰对全世界科技进步作出最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奖项重点奖励奋斗在科研一线的顶尖科学人才,并为每位获奖者在“科大硅谷”量身定制一座全球顶尖实验室,吸引全球顶级科学人才的创新成果在此落地。预计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科大硅谷”可集聚与当今世界顶尖大学规模相当的全球顶级人才队伍和顶级实验室集群。

《报告》提出,通过全球科创大赛集聚全球顶级技术、项目和企业。策划举办全球规模最大、奖金最高、投资力度最强的科创赛事,突出全球联动、聚焦前沿、重在转化三大特点,重点吸引北美、西欧、日本等的国际前沿科创成果向安徽批量转移转化。大赛以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可行性为评选标准,预计每年可为“科大硅谷”集聚近千个国际最前沿的科创项目和企业。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群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金融市场研究院主任
主要关注银行、信托、fintech领域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