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很大,并且还有很多风险尚未暴露。同时,银行业息差水平很低、可能现在做的业务都是亏钱的。如果银行间还存在很多非理性竞争的话,招行是否没有必要跟别人争这一两年的增速或者其他虚无的指标? 为什么招行的三个在港机构都有经纪业务牌照,却竞争不过富途证券,APP体验也不太好。 业绩什么时候能见底?让我们更方便抄底?

6月25日,招商银行举行2023年度股东大会,行长王良携一众高管出席。在问答环节,投资者们问出了一系列直接而尖锐的问题,招行管理层一一作出了回应。

王良坦言,“今年招商银行的核心指标营收和利润仍将面临双重承压的态势。”

2024年一季度,招商银行营收864.2亿元,同比下降4.65%;归母净利润380.8亿元,同比下降1.96%。净息差为2.02%,同比大幅下降27个基点。

息差未见底

多位投资者就息差话题提问。王良称,从二季度来看,今年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 第一,一季度的净息差与去年相比出现断崖式下降,同比下降27个基点,主要是重定价因素导致。非利息净收入也是下降的,主要因为代理保险和基金等手续费收入大幅下降。
  • 第二,2月份,人民银行对五年期以上LPR调了25个基点,这个影响全年还会延续。
  • 第三,5月17日人民银行公布取消按揭贷款利率下限,利率下限放开后,按揭贷款利率呈现下行态势。
  • 第四,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各家银行的竞争策略基本上都是降低贷款利率,整体资产端的收益率水平还呈现出下行趋势。

换句话说,信贷环境宽松、信贷有效需求不足、银行竞争激烈等等,推动了净息差的持续下行。

确实如王良所言,今年以来,信贷价格战屡现。进入6月以来,有银行的消费贷产品最低利率已降至“2”字头。

对于净息差的持续走低,王良表达了担忧,“监管部门刚刚公布了一季度银行业的净息差水平,已经降到了1.54%。如果再往下下行的话,银行资产业务的盈利能力就会大受影响,甚至可能信贷业务也变成不赚钱的业务。承担风险还不赚钱,可能对银行就变成了很大的挑战。”

他补充说,对招行而言,净息差后续还会下行,但会逐步放缓、企稳,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资产质量且拨备覆盖率保持高位,盈利水平相对底部也会呈现企稳的态势。

在以上背景下,有投资者展开了追问:

目前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很大,银行业息差水平很低,可能现在做的业务都是亏钱的。如果银行间还存在很多非理性竞争的话,招行是否没有必要跟别人争这一两年的增速或者其他虚无的指标?

王良回应称,招行的经营理念是“质量第一、效益为先、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这是把握业务发展的基本原则,从来不是为了规模、速度而确定指标。我们不一定要把规模降下来,但是要保持规模合理增长,是风险可控的增长,是保持资本内生的增长。这样的增长才是有价值的增长。

为何抵质押贷款的不良率更高

房地产相关话题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之一,房企风险在间接影响到银行各类业务表现。

根据年报的数据,招商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2907.4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29.73亿元,占该行贷款和垫款总额的4.71%,较上年末下降1.12个百分点。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5.01%,较上年末上升1.02个百分点。

例如,有投资者提出,“招行的香港业务,招商永隆银行、招商银行分行、招银国际,总资产有6000亿,去年归母净利润只有35亿-40亿。为什么招行的三个在港机构都有经纪业务牌照,却竞争不过富途证券?”

王良的答复中提及,“这两年,这几家机构的效益受到了一定影响,主要是因为投资内地房地产企业债券形成了一定损失。”

他补充表示,几家机构的整体经营情况还比较稳定。2023年,招商永隆银行实现了16.05亿港元净利润,香港分行实现了21.10亿港元净利润,招银国际实现11.52亿港元净利润,都保持了比较稳定的盈利水平。

也有投资者提出,为何信用贷款的不良贷款率比较低,而抵质押贷款的不良贷款率较高。

王良解释:“一方面,我们一些小微贷款可能以房产商铺作为基础的抵押,我们是以此定价来覆盖风险。这部分定价相对高一点,但(产生的)风险不良率也高一些。另外,这三年来有一些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因为基本上都是以项目做抵押,所以这也出现了逾期。所以抵押类贷款不良率出现上升的趋势。”

有个人投资者提出,招商银行2023年的年度财报并没有提及对城投平台的贷款风险,“城投贷款的风控是怎么做的?他们的还款来源是什么?极端情况下会对我们的核心一级资本有什么冲击?”

“我们资产业务结构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个人客户的贷款占比是比较高的。第二个,在公司贷款的结构里,政府平台类的贷款占比是比较低的。大家对城投类业务关注比较高,城投公司因为历史沿革下来的原因,经营性职能不突出。如果从市场化主体来讲,非经营性对应的这部分资产和所对应的现金流不太能形成闭环。我们政府类公司的业务总量不大。”招商银行副行长钟德胜称。

对于信用卡市场问题,钟德胜表示,“信用卡以及更大范围的消费信贷市场,实际上面临的风险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从中央对宏观经济的预测以及现在一部分行业和人群的收入能力变化来看,我们还是要理性看待,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调优策略,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蔡鹏程,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