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28日讯(记者 王宏)近日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围绕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提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专家表示,方案针对科技型企业具体需求提供精准服务,有望对创业投资信心带来有力提振。

科技创新复杂多元,各阶段金融需求区别较大,需要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支持。央行信贷市场司表示,要调整优化信贷投向结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功能,提升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业内专家认为,预计金融机构将充分响应方案精神,更多金融资源有望向科技创新倾斜。

提振创投信心,针对性提供金融支持

“《工作方案》围绕着如何利用现有金融生态,对科技企业在融资、发展、以及后续退出等环节提供金融支持。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绩效考核、尽职免责等内部制度的要求,会对现有科技发展行业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方案会对当前创业投资信心带来有力的提振。

业内人士表示,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当前科技金融政策框架持续健全;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工具更加精准完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明显提升;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模式丰富;科技金融政策配套不断健全。

财联社记者获悉,多地都采取了创新性的科技金融服务形式。其中,湖北省推广“创新积分贷”,截至今年5月末,金融机构发放相关贷款345亿元,覆盖科技型企业4500余家。山东省打造了“科融信贷”产品,建立了“政府+担保机构+银行”三方风险共担机制,消除银行“不敢贷”顾虑。

“科技创新复杂多元,创新链条不同环节,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金融需求区别较大,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业内人士表示。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工作方案》围绕科技金融的多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不仅有助于系统化赋能科技型成长企业、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成效,而且有利于银行业机构从全局视角着眼,针对科技型企业的具体需求提供精准服务。

调整优化信贷投向结构,重点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

当前,我国总体金融结构仍然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调整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成为提升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广度和强度的重要方面。因此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央行信贷市场司指出,要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推动银行构建相对独立的集中化科技金融业务管理机制,完善信贷额度管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等政策安排,探索建立标准清晰的尽职免责制度,大力支持科技创新,逐步形成与科技强国建设相适应的信贷结构。

此外,要把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引导银行构建与之适配的风险评估模型和业务流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贷款+外部直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科技金融产品,提升科技支行和业务团队专业化水平,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信贷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等问题。

科技创新是高投入、高风险的长周期活动。股权融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特征天然适应科技创新融资需求。因此要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功能,提升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央行信贷市场司表示,要发挥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功能,推动注册制改革走实,满足不同类别、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需求。要把推动创投行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畅通“募投管退”全链条,特别是拓宽创投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提升创投机构综合性服务能力,发挥好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精准服务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

“同时,也要进一步发展股债混合类的科创类债券产品,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收益债市场,培育专业投资机构和评级机构,扩大科技型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央行信贷市场司指出。

央行信贷市场司还表示,要丰富完善科技金融市场生态,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加强相关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更多金融资源将向科技创新倾斜

“总体看,鼓励科技创新扶持将有助于反哺金融,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预计金融机构将充分响应文件精神,未来也会有更多金融资源向促进科技创新等进行倾斜”,苏筱芮表示。

央行信贷市场司表示,平衡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科技金融健康持续发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都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是推动科技金融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压实各方风险管理责任,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央行信贷市场司还提醒道,推动金融机构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和资金用途监控,切实提升风险评估专业水平,不过度依赖第三方融资担保和科技外部评估。密切监测科技金融风险情况,强化对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的风险评估和预警,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希望《工作方案》出台后能形成相关良性的运转机制,从而重新激活创投市场”,王蓬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