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5日凌晨2点,“轰”的一声,杭州临安区於潜镇光明村一幢农房的后墙整面坍塌,吵醒了不少村民。

“幸好不在屋内。”看到倒塌的房子,户主沈永明心有余悸。这幢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泥墙房,一直没有翻修,平时有人在那里生活做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倒回到6月24日一早,由村委班子和党员组成的防汛小组在开展日常巡查,65岁的党员郭根华发现了邻居沈永明家的北侧墙体近日来一直处于潮湿状态,有松动迹象,立刻上报村委。“这种老房子我见得比较多了,一到下雨天,很容易受潮,最近这几天又是持续下雨,很危险。”郭根华说。

一到梅雨季节,郭根华每天都会把他所负责的村子里临山而建的房子、老房危房都仔细检查一遍。有些被滚石打破窗户的房子造成的危害是显性的,而老房子受潮这样的危害却是隐性的,雨水一天天侵蚀泥墙,不知道哪天就会造成坍塌。对于这些隐性的危害,郭根华总是格外上心,要在房子周围多绕上几圈,看看房子的细微处有没有新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到现场综合研判后,觉得这个房子目前不能住人了,所以就拉起警戒线,通知了户主沈永明一家。”光明村村委书记周潮滨表示,没有想到的是,警戒线刚拉起不到24小时,整个房子的后墙就塌了,因为发现的比较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连续四天,我们村全体干部都在岗值守和巡查,动员党员参与险情排查。根据巡查发现的情况,要求干部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处置,正是这‘三个第一’保证了沈永明夫妇的生命安全。”周潮滨表示,於潜镇通过“联户网格”,每名党员联系5-10户群众,压实最小网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多亏有你啊!”沈永明站在警戒线前,拍了拍郭根华的肩膀,他打算等梅雨过去,再重新把墙砌上,烧一桌好菜,来招待郭根华一家。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刘俏言 共享联盟·临安 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