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曾经的职场人设,大概分为两个赛道,一群人主打“窝囊废”风,表面上每天都风平浪静,似乎早已化作一个只会回复“好的收到”的职场机器人,但脑子里早已把办公桌掀飞了;另一群人则深信“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他们往往会在职场上打造一个不差钱的人设,来营造云淡风轻的疏离感,从而让谁也不敢招惹。

大家都在尽量维持一种平稳的精神状态,一群打工老炮儿却发现了职场人设的尽头,居然是发疯。

“如果公司里的其他同事,是宫斗剧里耗费心机卷生卷死的主角,那么在工位上装疯的人就像是冷宫里的妃子,可以说是被彻底踢出了这场竞赛,也可以说是真正自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Yo00000

把工位爆改成精神病院,往往从张贴大字报开始。“先在工位上贴一个‘再让我改回第一版就去死’的标识,再把工位上最显眼的电脑屏保换成无语菩萨,往桌面上摆个“禁止蕉绿”的香蕉绿植,有闲钱的还可以直接在工位旁支一个路牌,想来拍照的人都收费合影。”

如果工位是监狱,疯门信徒就是在监狱广播站里放歌的那群人。即使再死气沉沉的办公室,也会在他们的点缀下显得有点生机,“别看他们表面上精神状况很难评,实则会认真照顾工位上的每一颗香蕉,免受班味儿的侵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小红薯666DB509

在工位上悄悄疯了的打工人,一开始还会遭受别人的质疑,“人到了年纪,就该有点职场人的成熟”。但看似不着调的他们,或许才是职场里真正混明白了的人。

“办公室里看似平静,其实风起云涌,大家对待你的态度,不只取决于你的工作能力,还跟你的背景和脾气有关——装富容易暴露,老好人容易受欺负。而在工位上发疯就是一种社交保护色,虽然升职加薪的机会鲜少轮到你,但也几乎没有人敢来找你茬。毕竟一个在工位上摆着黄纸符的人,任谁来了也会忌惮三分。”

part 01

发疯式工位,拯救了多少崩溃的打工人

当代年轻人的上班现状,往往是上班就像上刑。当别的打工人还在靠“公园20分钟效应”疗愈自己,疯门信徒们早就了:再轻松的心情,一到工位就会被打回原形。“在工位上即使什么也不做,也会迅速枯萎,倒不如直接疯了,用精神的不稳定,对抗甲方的不太平。”

在上海某外企上班的95后卓雅,刚实习时是团队里最年轻的那个,为了和团队里的人搞好关系,卓雅经常会主动给同事端茶倒水。“无论是取外卖还是冲咖啡,都有求必应,结果后来却发现原本是善意的帮忙,最终却变成了我的工作,别人就会默认你是一个时间充裕、爱处理琐事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想再内耗自己,卓雅直接在桌面上贴了一张“别惹我我是疯子”的告示,“结果不仅同事对自己敬而远之,就连领导都来问自己需不需要调休两天。”

发疯工位表面上,是一种不顾他人死活的宣泄,实际上的含金量,只有在职场中千锤百炼过的人才懂。

“一个人在工位上摆着文件、发票和公司周边的人,一看就是刚入职场的新人,还试图通过展示自己的努力,获得一张向上爬的门票。只有已经对公司轻车熟路的老炮儿,才会在工位上贴大字报、养香蕉,来宣示自己的职场地位,而毫不担心自己会被谁看不惯。”

初入疯门的人,还只是换换电脑屏保,或是给自己做一个纸手铐,只停留在对自己的调侃,而既不会展现出太多攻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进阶的病友们,虽然开始向外界发疯,但却深谙“真正的离开都是悄无声息的,有所图的人才会大吵大闹”的职场潜规则。所以他们往往会恰到好处的拿捏尺度,即使贴大字报,也只是“别催在做了,再催就发疯”和“已在工位,正在硬抗”等不痛不痒的条幅,只要在工位上闹不出什么大动静,领导只会觉得这是职场人的撒娇。

而一旦一个人开始在工位上,简简单单贴一句“马上离职,别来烦我”时,才真正站在了发疯鄙视链的顶端。“因为这种平静的疯感,不在职场锤炼多年根本无法激发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工位上发疯的打工人,表面上看似狂风暴雨,但却可能是整个办公室的情绪最稳定的那群人。“因为他们所有的情绪,都外耗给了别人,因此即使天大的事发生,只要不危及到自己,他们也可以掏出工位下藏着的瑜伽垫,然后缓缓睡去。”

part 02

工位上发一次疯,怎么就成了劳动保护

东亚好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忍耐,并非是被他人要求,而是不管走到哪里,都要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学校里成绩影响着你做第几排,工作后职级决定着一个人的话语权。普通人在职场上心有再大的不满,也不敢触犯职场大忌越级汇报。”

“即便所有办公软件都支持扁平化管理,你可以直接私聊CEO吐槽领导,大部分人也不敢这么做,想要保住饭碗,就不能张口吐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工位发疯,则是一种十分有边界感的宣泄方式,“通常你的leader,都会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无论你在工位整什么活,其实都是在给自己看。相当于自言自语吐槽完了心事,虽然不能解决问题,心里至少畅快多了。”

北漂两年的卡卡说,自己的椅背已经成了心情日志,”开心了,就贴一张热爱打工的梗图,有点疲惫就贴一张午休免打扰的告示,如果极度烦躁,就可以贴一张‘再烦我下周离职’的告示,当作职场黄牌,警告一下想来找事的人。”

一些情况下,大家在工位发疯,也是一种变相的撒娇。

比如那些伫立在桌面上的绿色香蕉树,或是每隔几个月就因为光照不足,而只能换一盆的君子兰,都是在暗示偶尔路过的领导,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了,才需要一边干活,一边提醒自己“不焦绿”或是“放青松”,言下之意是自己就连学习松弛,也是为了更有效率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麦吉大世界

一些在工位发疯的人,真实目的或许不是为了解压,而是降低周围人对自己的预期。

像是故意把微信头像,换成看起来不靠谱的卡通人物一样,工位发疯的人,也是在降低自己的“职张力,侧面告知外界,自己尚且是一个幼稚而难当大任的人,“这样就能巧妙规避一些工作量,让领导把最难啃的硬活,派给那些表面更稳重积极的卷王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35岁的沪漂小狼说,工位发疯也是当代人一种低成本的精神保健法,“因为表面发疯的人,往往才是心智正常的人,他们尚有余力去安慰自己受到的委屈。而在职场蹉跎岁月最多的人,早就默默地疯了。他们在外人眼里总是情绪稳定,只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大家私下里都在偷偷找心理咨询师,才能痛快的哭一场。”

“不管外人觉得发疯式的工位,看起来有多抓马,对于需要情绪支持的人而言,这就是他们抗抑郁最好用的土方法。”

part 03

工位发疯,真的有用吗

对每天都在公司强撑冷静的人而言,工位发疯不是万能的,但如果在公司不能发疯,却是万万不能的。

“发疯式的工位,只是一个表象。大家更在意的点,在于只有相对宽容的公司,才能允许员工们在工位这样整活。要知道,现在一些严格的公司,甚至在推行一种名为‘桌面5S’的管理标准,意思是工位上除了必要办公用品外,什么都不准有,并且桌面死角也得时刻保持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狼自己入职新公司后,适当在工位上发疯,也是一种破冰的方法。

“老同事之间,多少都会忌惮新人会不会是领导安插来的眼线。而你在桌面上放点吐槽工作的标语、表达想要躺平的手办,无异于向大家展示了一张投名状,表明自己不是工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某宝上搜索“工位发疯”,至少能搜到上百种不同款式的发疯道具:有写着不想上班的桌面立牌,有自带音效的电子木鱼,还有各种发疯表情包做的同款抱枕...

种种迹象都表明,如今在工位发疯,已经不是少数人的游击行为,而是一种职场上的主流文化,“大家都在用这种方式,与自己和解,或是把它当成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佛系青年$五个光

卡卡已经在职场上陆续发疯有两年了,她说自己刚这么做时,“周围的人都不理解,觉得你是是在标新立异,吸引关注。”

“后来当别人也都陆续‘疯了’,不得不在工位整点活平复心情后,大家便会理解,对打工人而言,最优秀的品德,从不是上进、负责或是细心,而是能无论用什么样离奇的手段,每天工作都能保持心平气和的人,才是真正的王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