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会教育孩子,老师也会教育孩子。但是有时候这种教育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甚至孩子会形成反噬,不但不接受教育批评,反而会支配家长或老师。而被支配的家长或老师竟然浑然不觉,,还以为对孩子好呢,其实已经被孩子耍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常宠爱孩子的家长会对孩子百依百顺,要星星不给月亮,有时候要给孩子花钱买很多吃的喝的玩儿的,要尽量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越是这样,孩子越觉得自己是人上人,可以支配家长干这干那,甚至把自己当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等他们形成这种骄纵的独立人格之后,就不好改变了。很多家长从小娇惯孩子,等到孩子懂事之后,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娇惯,认为孩子总是自家的好,如果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发生了口角,就一定是别人家的孩子有错,而自己家的孩子一点错误都没有。如此一来,家长就会偏袒自己的孩子,甚至认为孩子永远是对的。越是这样越会溺爱孩子,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不良思想的影响,或者说孩子被惯坏了,却还浑然不觉。

家长们以为只要对孩子百依百顺,就算是对孩子好。其实,越是这样就越是溺爱孩子,反而会形成不利的效果。不但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很容易让孩子养成娇纵的性格,甚至家长被孩子完全支配。家长溺爱孩子会认为孩子是家里的宝贝,孩子说的对,做的也对,甚至对自己的孩子盲目自信,认为自家孩子道德水平很高,不会轻易和别的孩子发生口角,也不会偷偷摸摸干一些事情。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自家的孩子干了什么事一定会给家长说,而不会隐瞒实情,也不会报告错误的信息。越是这样认为,就越容易出现被支配的现象。家长们认为自家孩子是正确无误的,是品德高尚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而孩子在这种被娇惯的氛围中,会逐渐养成懒惰的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会支配家长干这干那,甚至会利用家长的信任撒谎。有的孩子在学校和别的孩子发生了口角,就说自己有理,其实明明是自己没有道理,而且先动手打人,越是这样家长就越护着自家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说的都对,而别人家的孩子说的都是错的,甚至老师和校长说的都是错的。这样的家长过激的时候会到学校去闹,会和老师理论,有的甚至还要和老师发生口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样的家长从小就在溺爱孩子,而且已经完全被孩子反噬,被孩子支配了,却还不知道,以为自家孩子说的都是真话,其实已经被孩子欺骗了,甚至被孩子玩弄了。可悲的是,他们明明已经知道自家孩子说了谎话,却还是认为自家孩子还小,说谎话是正当的,是应该的,而别人就一定是错了。这种偏激的教育容易培养行为不良的孩子,甚至会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最终造成悲剧。有的孩子从小被娇惯,打碎了东西没人说,打了别人家的孩子,家长还会鼓励自家的孩子,认为自家孩子做的对,以至于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打碎了古董,家长赔了几万块钱,把别的人打坏了,家长又赔了几万块钱,甚至为此孩子成了不服管教的人,家长都管教不了。也就是说,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的反噬行为已经形成了,可以完全支配家长。倘若家长不听话,孩子就会加大反噬力度,不是直接和家长大吵大闹,就是采用绝食甚至做出要自杀的样子,以此来威胁家长,让家长乖乖就范。

曾经有孩子玩手机成瘾,手机被老师没收之后,孩子就会支配家长,让家长到学校给老师要手机。家长要不出手机之后,孩子就会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以自杀相威胁,弄得很多家长都很沮丧,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成为这个模样,其实从小的时候家长溺爱孩子,孩子就形成了一种反噬效应,不但支配家长的行为,而且要用自残来进一步支配,形成强大的反噬效果。大人有一定的理智,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孩子一般没有太多的理智,甚至做了错事也不知道反省,不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失去理智的孩子支配了清醒的家长,本身就是一种可笑的场面。而失去理智的孩子,支配了不清醒的家长,就更是可笑了。倘若清醒的孩子,办了错事却不承认,还要说谎,支配了糊涂的家长,当然也就闹成了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也是如此,经常哄着孩子,以为可以支配孩子,却容易被孩子支配。老师以为控制住了孩子,可以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却不知道在这种控制之中也有反控制,在支配之中也有反支配。老师支配了学生,而学生有时候也会支配老师。老师可以在课堂讲课的时候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有很大的自主权,但学生通过提问题,通过提建议也可以左右老师的思路,甚至可以支配老师。如果学生和家长联合起来对老师施加压力,那么老师就可能被学生支配,而这种反噬效应也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需要加大管理力度,更需要强调规则意识,让学生服从规则,才会培养为合格的人才。但愿这种反噬效应逐渐消失,也但愿家长和老师警惕起来,避免反噬效应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