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深入

腾冲的雨季如约而至

相信各位小伙伴

都收到了那条神秘的短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错

又又又又到

吃菌子的季节啦!

不过吃菌有风险

一定要谨慎!!!

饭桌“顶流”回归

每年6月-9月

云南大部分地区进入雨季

气温升高、空气潮湿

野生菌开始破土而出

云南人饭桌上的“顶流”

野生菌正式回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野生菌资源丰富、品种繁多

全国野生食用菌

约1700余种

云南就占900余种

“野生菌王国”的名头

可不是白叫的

位于滇西南的腾冲

自然也不能错过这场吃菌狂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头波野生菌,最是珍贵

有空的小伙伴

可以收拾收拾上山找菌了~

但如果没有时间

到各大菜市场购买就好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菌指南

汪曾祺曾在《昆明食菌》一文中写道,“我在昆明住过七年,离开已四十年,不忘昆明的菌子。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一片菌子气味。无论贫富,都能吃到菌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汪曾祺40年念念不忘

可想而知

云南的菌子有多馋人

面对不同种类口味的菌子

腾冲人有自己的花活

以下是一些常见吃法

尖椒炒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椒炒见手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椒炒鸡枞

奶浆菌、见手青和鸡枞

这些有独特香味的野生菌

常与尖椒搭配

尖椒的辣味和菌子的香味

混合在一起

有一种形容不出来的美味

粉菌煮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粉菌是煮菜的顶梁支柱

煮熟的粉菌

也能保持爽脆的口感

因此混迹于各类汤菜

油浸菌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极富盛名的野生菌产品

当属油浸鸡枞

保存时间长,味道好

是米饭、面条的常备佳品

腾冲的油浸鸡枞中

常常混合着红辣椒和大蒜

轻微调味

喜欢吃大蒜的朋友

也不要放过油鸡枞中的大蒜

味道相当上头

舂菌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保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像粉菌、牛肝菌、奶浆菌、人工菌

都可以做舂菌子

菌子清洗干净切片过油

炸至金黄色,捞出漏油

青红椒不放油在锅里焙熟

(或炭火烤熟)

菌子与青红椒一起

加大蒜、鲜花椒、盐

舂至入味倒出装盘

吃起来鲜辣下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贴士

野生菌子虽美味

食用安全摆首位

2023年云南官方

更是将129个县划分为

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

实施分级防控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云南省有毒野生菌中毒风险分级地图

注:高风险区(红)7个,中风险区(黄)51个

低风险区(绿):62个 (低风险≠没风险)

无上报(白):9个(没上报≠没发生)

虽然网上食菌中毒

产生幻觉的段子数不胜数

但误食有毒菌子的后果不堪设想

严重的可能会失去生命

所以千万不要以身试险!!!

健康吃菌,请注意这几点

不采摘、不购买、不加工、不食用不认识的菌类,这些有可能是有毒野生菌。

太幼小的野生菌和霉变的野生菌不要吃。野生菌太小难以识别,霉变的野生菌有其他毒素也可引起中毒。

最好不要吃杂菌。如果同时误食几种毒菌,对身体危害更大,医疗救治也更困难。

食用时一定要煮熟、炒透。有些菌种的毒素经高温加热后可被破坏,但有些剧毒菌种高温依然不能破坏其毒素。

吃野生菌最好不饮酒。酒精可以促进毒素吸收,也可能与毒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毒素,从而加重中毒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见的有毒菌子

野生菌中毒后如何自救?

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按压中毒者舌根引起呕吐,反复多次催吐,让中毒者尽量把胃内食物吐出来,减少毒素的吸收。

立即就医。凡是在吃过野生菌10分钟后至72小时内有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者,都应立即就医。最好携带剩余野生菌样品,以备鉴定野生菌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来源:腾冲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