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益心健脑汤

黄芪30~60克,葛根、桑寄生各15~30克,丹参20~40克,生山楂9~15克,川芎6~9克。水煎服,每日1剂。

学习和使用体会

本方益气活血,养心健脑。主治气虚血瘀之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以及心律失常、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如出现畏寒肢冷,加桂枝6克、炮附子9克;出现口干、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阴虚证,加麦冬12克,生何首乌15克;体倦、神疲、气短等气虚证明显者,加党参30克、五味子6克;血瘀气滞疼痛明显者,加香附12克、延胡索9克;失眠多梦者,加炒酸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本方在用量上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如气虚明显者,补气药黄芪、葛根、桑寄生可加大用量,活血药丹参、川芎、生山楂减少用量;如久病体弱或初病患者,可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总之,要使药物主次分明,剂量适中,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调肝降压汤

柴胡9~15克,佛手、炒栀子各6~10克,丹皮、菊花各9~12克,钩藤15~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平肝潜阳。主治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阳上亢之原发性高血压。症见头痛头胀、烦躁失眠、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腹胀胁痛、舌红苔白或薄黄、脉弦等。口渴咽干者,加知母、麦冬;大便秘结者,加生地、玄参;胁痛者,加香附、枳壳、赤芍;失眠心烦者,加炒酸枣仁、夜交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增率灵

炮附子9~12克,干姜3~6克,当归9~12克,桂枝6~15克,人参9~15克,麻黄6~10克,甘草6~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温阳益气,养血通脉。用于阳虚气弱的心律失常。症见心悸,胸闷,头晕,畏寒肢冷,乏力气短,舌淡苔薄白,脉迟缓或结代。胸痛者,加细辛、川芎;口渴便干者,加麦冬、生地;乏力气短甚者,加黄芪;舌苔白厚有痰湿者,加半夏、茯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抗心衰方

炮附子6~10克,黄芪30~40克,肉桂3~9克,白术9~15克,茯苓12~24克,人参9~12克,车前子15~30克(包),甘草3~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中药味具体分析

何首乌

【性味】苦、甘、涩,温。

【归经】归肝、心、肾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用于瘰疠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

赤芍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当归

【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

川芎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杜仲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黄芪

【性味】甘,微温。

【功能主治】补齐固表,托疮生肌。主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黄柏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钩藤

【性味】《闽东本草):"味苦涩,寒。"

【归经】《闽东本草》:"入肝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清热消肿。治关节痛风,半身不遂,癫痫,水肿,跌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