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2日,石家庄市栾城区南高乡北安庄村农田里,种粮大户于利刚打开刚铺好的微喷管开关,细密水雾洒向干旱的土壤。 河北日报记者 张晓超摄

6月22日11时,毒辣辣的日头炙烤着大地。在石家庄市栾城区南高乡北安庄村村北,刚刚收割过的农田里,一个个喷灌喷头有节奏地转动着,水雾喷涌而出,均匀地洒向干渴的土地。

“土壤墒情不足,夏玉米播种后一定要及时灌溉‘蒙头水’,灌溉跟不上容易干种。还要注意播后适度压实,让种子紧密接触土壤,有利于发芽出苗。”地头上,栾城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张华正为种粮大户于利刚讲解高温干旱天气应对措施。

夏种连着夏收。受近期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石家庄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干旱,抗旱保灌是当前农民最关注的事。

今年,栾城区夏播作物面积25万亩。为抓好全年粮食生产,该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专家成立包联组,下沉到各乡镇,奔赴田间地头开展抗高温抗干旱、保夏播保全苗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在干旱缺墒或墒情不足的地块,浇好播种玉米后的“蒙头水”,确保苗齐苗匀。

于利刚在南高乡的几个村流转了1100多亩土地,刚刚收获完小麦,现在正抢播抢灌玉米、高粱。他管理的地里,部分地块安装了喷灌设施,一开机就能浇水。其余地块还是用水沟浇水,由于速度太慢,他连夜组织人手铺设微喷设施。

“铺完一块地,就浇一块地,尽量加快速度。”于利刚指着身后的农田说。这片地里,每5米排布一根绿色微喷管,源源不断地喷出细密水雾,滋润着干旱的土壤。

“微喷省时、省力、省水,而且喷洒均匀,能够保障出苗整齐、秧苗健壮。”于利刚说,他们正按照播种的先后顺序,争分夺秒铺设微喷设施。“再有四五天就能铺完。浇上这遍水,玉米、高粱丰收就有指望了。”于利刚告诉记者。

4里地外,栾城区南高乡南高村村西的农田里,看着破土而出的绿油油的玉米苗,恒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玉柱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水龙、滴灌等各种设施齐上阵,1000多亩地几天就浇完了。”陈玉柱说。

为保障农业灌溉,栾城区发动群众节约用水,全民抗旱保供水。栾城区电力部门对辖区65条排灌线路6398台排灌机井全面排查检修,保障用电正常,护送清水入田。

调水引水保夏播。当前,石家庄抗旱保供水工作全面开启。记者从石家庄市水利局了解到,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石家庄市优化12座大中型水库以及滹沱河、冶河、磁河等水源调配,全力保障秋粮抗旱灌溉。目前已引水近25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1.5万亩农田旱情。据初步统计,全市16处大中型灌区计划引水4000余万立方米,计划灌溉农田35万亩。(河北日报记者 张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