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hoto by Yaroslav Shuraev

作家都有第一读者,也都需要第一读者。再高超的作者,投入了热情、心力、时间,难免敝帚自珍,这不舍得删,那不舍得改,和医者难自医的道理是一样的。
聪明的作者都会想尽办法让自己跳离这感情的魔咒,找第一读者来审视初稿。这第一读者可不是大街上随便拉来的人,他不仅要有赏析能力,还要懂你。尤其后者,正因为懂你,且没有创作包袱,他能发现问题的根源,并从源头处给与修改的建议。而作者往往也能心服口服。
很多作家的第一读者是伴侣或挚友,例如村上春树和斯蒂芬·金的就是自家夫人。这琴瑟和鸣自然让人羡慕,但第一读者的来源还有更多,例如同行、导师、工作坊、写作小组、编辑、出版商或老读者等都有可能。
我的作者朋友苏醒将第一读者称为“神仙队友”,我认为太合适了。今天就推荐她对这个问题的分享和见解。
同时,也想问问读到此文的各位,你找到自己的第一读者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hoto by Sora Shimazaki

第一读者

文 | 苏醒(写作者、少儿写作教育者)

村上春树的第一读者是他夫人。每次写完初稿,他会给夫人看,修改时也会参考夫人的意见。他有个原则:夫人说好的不一定真的好,但夫人说有问题的地方,一定有问题,需要修改,至于怎么改,夫人的意见他会参考,最终仍然会按自己的想法改。

这真是神仙队友,可遇而不可求。

幸运的是,我也有第一读者,是一个同样喜欢阅读和写作的朋友。

每次我把初稿给她看,心中有期望也有忐忑。她对文字很敏感,经常指出我行文中的问题,给了我很多帮助。同样,她写了文章,也会拿给我看。

作者很难客观看待自己的作品,许多人把作品称为自己的孩子,这个比喻很贴切。湖北有句俗语“癞痢头的儿子自个儿爱”。自己生自己养的,再怎么调皮捣蛋那也是个宝。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作品投入了大量情感,耗费了那么多心血创作,不免在情感上先入为主觉得这会是个不错的作品。只有交给读者,让这些文字以陌生人的姿态出现在他们眼前,才能获得真正客观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但是这个第一读者很难找到。首先要对作者有一定了解,他了解你这个人,知道你关心的事,知道你想要努力的方向,他就更能明白你笔下每一个字为什么而写。其次,他要有比较好的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他知道在你所写领域里,最好的作品是什么样的,这样他就能够给你提出有益的建议,助你走得更远。还有一点很重要,他足够坦诚,愿意把他阅读的感觉和盘托出,不会一味地夸赞你,能一针见血指出你作品中的不足,不会认为这对你是种冒犯。

这样的第一读者,同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