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对虾高科技养殖,特别是高科技集约化、超集约化养殖在全球各地蓬勃发展。虾农大胆投资新型养殖技术、新品种、高蛋白饲料、定期补充营养……,都是出于支持虾类最佳发展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殖密度直接影响养殖对虾的生长和成活率以及饲料转化率。

一、影响白对虾生长和成活率的因素

影响白对虾生长和成活率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提到的外部疾病因素是品系和品种的质量,另外,虾的饲料、饵料品质、摄食量、饲养技术……,也是决定养殖虾生长速度的因素。

应用技术、环境因素的发展、有毒气体含量、天气、气候等内部因素,直接影响养殖虾的生长。其中,环境、天气、营养等与养殖虾健康相关的疾病和问题,直接影响养殖虾的生长和成活率。

目前,采用高科技养虾技术,养殖户在面积300-500立方米的育苗池中饲养虾苗,对虾的育苗期长达18-20天,育苗密度为2000-4000尾虾苗/立方米。上述育苗期结束后,养殖户将虾苗安全转移至面积1000-1500立方米的池塘,降低养殖密度至500-700尾/立方米。

25-30天后继续消转移到另一个养殖池塘当中,池塘的面积为1500~2000平方米,养虾密度为300~500尾/平方米。25~30天后,继续分苗,将养殖密度降低至100~150尾/平方米。通过上述方法,可以看出养殖户在虾经历养殖的各个阶段中,主动降低了养殖密度。

二、一个关于养殖密度的实验

实验包括不同养殖密度的4个实验(1)100尾虾/立方米、(2)150尾虾/立方米、(3)200尾虾/立方米和(4)250尾虾/立方米。每个实验组分3个小组,虾的初始重量为0.61g。

1、研究结果表明,养殖60天后,养殖密度为150尾虾/立方米的虾, 重量为16.07±0.40g/条,成活率为90.1±1.5%,与养殖密度为100尾虾/立方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其余实验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

2、150尾虾/立方米组中,获得的虾生产力为2.06±0.06kg/立方米 ,与100尾虾/立方米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但与其他2个实验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投放阶段的白对虾平均长度为4.10±0.63厘米。对虾生长60天后,100尾虾/立方米的密度对虾的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 最好,与150尾虾/立方米密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其余实验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对虾养殖密度,直接影响养殖对虾的生长和成活率以及饲料转化率。

3、在150尾虾/立方米的密度中,与200尾虾/立方米和250尾虾/立方米的密度相比,存在统计学明显差异。实验安排的虾苗重量为0.61±0.26克/虾。经过60天的养殖,虾的重量为13.50-16.69克/尾。在100尾虾/立方米的密度中,虾的体积生长率最高,与200尾和250尾虾/立方米的密度处理相比,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有统计学明显差异。与150尾虾/立方米的密度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当养殖密度增加时,虾的生长速度降低。

4、各实验组中虾的存活率范围为(63.6%-92.9%)。对虾成活率在100尾虾/立方米的密度下最高,其次是150尾虾/立方米组,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明显性。

250尾虾/立方米密度组对虾成活率最低,可能是由于养殖密度高,TAN和氨氮增加,以及蜕壳虾互相残食,导致成活率低。各组白对虾的饵料系数为1.13~1.40,其中密度为250尾虾/立方米的虾饵料系数最高,与其余处理相比差异明显。100尾虾/立方米密度组的虾最低摄食系数与150尾虾/立方米密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与其他2个实验组相比差异明显。

5、通过60天监测期的实验表明,养殖密度直接影响养殖对虾的生长和成活率以及FCR。也就是说,当养殖密度增加时,对虾体长和体重生长缓慢,环境质量迅速恶化,成活率下降,FCR较高。

三、总结:

养殖高科技对虾,养殖户需要平衡适宜的养殖密度、适宜的养殖环境、适宜的工艺及应用技术、适宜的池塘条件、适宜的经济能力……,以保证对虾最佳生长、最高成活率、最低FCR,最大程度节省投资成本,生产成本最低,虾规格最大。出售时,虾的商品价值最高,保证该模式盈利获得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