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

中国历史上迎来了有数据记载的最热的一天,记录数据显示,北京城气温高达44.4℃。

庄稼大面积干旱致死,很多民众因高温而中暑。身为一国之君的年轻的乾隆帝,一度以为这种反常的天气与他治国的不力有关。

为此,年轻的乾隆皇帝只好下罪己诏,将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以祈求上天垂怜。

其圣旨中写道:

“谕:京师自五月杪以来,天气亢旱,且溽暑炎蒸,甚于往岁,明细上天垂象以示儆。朕夙夜忧惕,莫释于怀,皆因朕躬之阙失,或用人行政之失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最热的一天

据史料记载,乾隆八年的高温,覆盖面很广,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武汉等地。光记载这起高温事件的史料,就有48处。

那一年从阴历五月开始,华北地区就出现了罕见的酷热。

据《浮山县志》记载:“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

浮山县,位于今天山西临汾,由此可见那一年山西的夏天也异常炎热。不过从中暑人数上看,北京更加严重。

当时有山西临汾人在北京做生意的,也有因此中暑的,可见北京那年天气之热非比寻常。

还有,河北《高邑县志》中也记载:

“(乾隆八年)五月廿八至六月初六日薰热难当,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日中铅锡销化,人多渴死。”

当时就连躲到阴凉处,依旧炎如火灼;中午时分,连铅锡都会被热化;还有很多人因为喝不上水而中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还有身居北京的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哥比”,在写给法国巴黎的朋友的信中,也曾描述了当年北京城的炎热景象:

“北京的老人称,从未见过像 1743年7月这样的高温了”。

“7月13日以来炎热已难以忍受,而且许多穷人和胖人中暑的情况引起了普遍的惊慌。这些人往往突然中暑,而后在路上、街道或室内被发现,许多基督徒为之祷告”

“当时曾有官方数据统计显示,7月14日到25日北京近郊和城内已有11400人收到影响”

也正因为当时传教士“哥比”带的有西方研发的温度计,并做了相关的温度观测和记录。

后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古气候专家张德二根据其记录推算,从7月20日开始到25日,北京的最高气温连续6天超过40℃。

其中7月25日的气温更是高达44.4℃!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北京在20世纪的极端气温记录——42.6℃(1942)和42.3℃(1999)。

无怪乎,清朝大型编年体史书《续东华录》里记载,六月丙辰(7月25日)这天,“京师威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致“热灾”的原因

要说起乾隆八年那场“热灾”,其实并不是突如其来的,通过总结乾隆八年的种种情况,还是能找到一些大自然的“预警”。

要知道,乾隆在位的整个时期,旱灾就尤其的多。

尤其是乾隆五十年,出现了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旱灾”,那场旱灾甚至比乾隆八年的“热灾”还要严重。

旱灾,常被看作一种自然灾害,是人力所不能干预的。尤其是在古代,更是难以解决。

但是究其根本,除了诸多无法直接干预的客观因素之外,人为因素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因素。

在乾隆朝的历史记载中不难发现,乾隆时期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旱灾和热灾,有两方面的原因:

1、不重视水利

水利建设不仅决定着洪涝时期的水源问题,更是庄稼生长的根本,然而在修筑水利设施这一方面,乾隆处理的其实并不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