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本中,李白是盛唐的代表、是唐诗的巅峰,是无数世人仰慕的对象。

可实际上呢?

李白既代表不了盛唐,盛唐也从未真正接纳过他,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李白,不过是一个边缘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往长安

李白,出生于西域。

他出生于商贾之家,父辈因躲避战乱,曾在西域经商,直到李白5岁时,全家才迁回到四川绵州居住。

唐代是个“士、农、工、商”的等级社会,商人即便腰缠万贯,在社会上也处处低人一等。

严格的等级制度,让李家父母充分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他们不惜花费重金、为子侄延请名师,他们多希望儿孙里,能出个读书人,好光耀门楣啊。

幸而,少年李白不负所望,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为了能做出好诗文,常常废寝忘食,枕着书本就睡着了。

作为商贾之后,李白注定与科举无缘。一心想要报效君王、建功立业的他,只能另辟蹊径。

当时,官场被门阀士族、军功贵族、科举新贵把持,李白出身尴尬,想跻身权力中心,拥有一片立足之地,何其艰难?

李白自恃才华,给益州刺史、渝州太守写了许多自荐信,还狠狠把长官们赞美了一通,但他的“狂傲”和“套近乎“,不仅没为他打开仕途的大门,反而让他吃了不少钉子。

李白愤懑不平,既然川蜀之官不识人才,那就出川。

725年,李白24岁,正式阔别双亲、仗剑出行,外出求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怀着愉悦的心情,顺长江而下,先后出三峡、下荆门、游洞庭,在李白看来,川外既有大好河山,更有无穷的机遇。

两年后,在好友孟浩然的撮合下,26岁的李白,娶了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定居湖北安陆、入赘许家。

从此,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在此期间,李白与许氏琴瑟和鸣、两人生下了一儿一女,李白的所有花费,全是许家出的。

5年后,此时的李白刚过而立之年,怀着一腔热血,第一次踏入这繁花似锦的长安。

然而,热闹是别人的,一切与他无关。

李白刻意装扮,“腰挂延陵剑,玉带明珠袍”,终日徘徊在长安城中,希望能得到权贵们的引荐。

可光阴荏苒,他从夏一直等到秋,眼看寒蝉渐弱、枯叶缤纷,不管是他拜求过的玉真公主近侍张垍,还是左丞相张说, 没有一个人理他。

不仅求官处处碰壁,李白在长安举目无亲,还遇到了不少麻烦。

一日,李白在街头闲逛,不料被一帮恶少围攻勒索钱财,李白寡不敌众,被打得鼻青脸肿,幸而被朋友陆调所救,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追忆往昔,李白悲不自胜,将满腔热血化作满腔愤懑,虽然心有不甘,但眼看钱财渐尽、出路渺茫,第一次入京,李白只得悻悻而归。

当然,李白是不缺钱的,李白的祖上几代都是商人,到李白出生时,已经积累了雄厚的家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历天下

李家到底有多富呢?从李白的诗中,我们大致能窥测一二。

李白小时候把月亮看成是白玉盘,想来家里是有这种白玉做的盘子的。能拥有白玉盘的人家,妥妥的富豪啊。

还有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提到自己:“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李白出川一年,就花费了金钱30多万两,按当时的购买力计算,相当于6000户中等之家的全年收入。没有一定的家底,李白怕是想出川都难。

直到12年后,公元742年,求官不得的李白才终于时来运转,等来了玄宗皇帝的一纸宣诏。

虽然职位只是个没有品级的“翰林供奉”,但好歹直接服务于天子,前途未可限量。

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李白,面对昔日冷嘲热讽的第二任妻子刘氏,顿时扬眉吐气,留下一首《南陵别儿童入京》,扬长而去。

相比于第一次入京时的无人问津,这次李白的际遇要好得多。

他不仅得到了玉真公主的直接引荐,还和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成了忘年交,太子宾客、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正授秘书监贺知章。

这一年,贺知章83岁,李白41岁。贺知章和李白秉性相投、一见如故,不仅同爱饮酒、爱诗文、更爱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二人初次相见,李白便迫不及待拿出新作《蜀道难》,请贺监品评。

贺知章手握宣纸、忍不住对这个后生击节赞叹:“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从此,李白便有了“太白”与“谪仙”的名号,很快名扬天下。

这一年,李白终于如愿以偿、走进宫廷,追随皇帝左右,亲身感受到了“坐有象牙席、宴有黄金盘、白龙马配白玉鞍”的皇家富贵。

可过了没多久,李白便沮丧地发现,自己对皇帝来说,不过是个陪玩取乐的对象,他整日里要做的,不是写诗歌颂唐玄宗,就是写诗赞美杨贵妃,自己的雄才大略、满腔抱负根本无从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