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公元780年,戴叔伦转官东阳县令,次年暮春,戴叔伦赴任,途中经过义乌苏溪时,于苏溪亭见春景后,有感而发,便写下了这首《苏溪亭》。

由于生在战乱年代,戴叔伦又有从军的经历,因此很擅长边塞诗。不过,在戴叔伦留存下来的270多首诗里,写景抒情的诗较多,且风格鲜明,笔触淡然。

这和他的出身有关,戴叔伦祖上世代为隐士,淡泊名利,不取功名,只是偏安一隅,以渔樵耕种为生。

农民也一生不曾入仕,但农民不叫隐士,这是有本质区别的。古代隐士,大多为饱学之士,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对时局也有很深的见解。

他们避世是为了更好地入世,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享受生活的同时,用毕生精力提高精神修为,所以确切地讲,古代隐士也是修士。

比如李白的师父赵蕤,虽然隐居大匡山不出,但却精通“纵横之术”,他培养了李白,用这样的方式去入世、济世。

陶渊明辞掉彭泽令后,便隐于草野,但他对天下依旧关心,只是对时局感到失望,决定独善其身,以修身养性。

戴叔伦出隐士家庭,因“安史之乱”不得不出仕为官,虽然他不像王维修禅,但笔下的诗却同样空灵幽远,比如这首《苏溪亭》:

苏溪亭外野草漫漫,一眼望去无边无际,是谁借着东风在唱古老的阑干十二曲呢?

已经是暮春时节,燕子还没有回到旧巢,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的春风中默默绽放。

戴叔伦是润州金坛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常州,此次他赴任东阳(浙江金华),远离故土,归期尚不可知,再加上此时他已经进入人生暮年,所以乡愁甚浓。

一望无际的野草,风中又传来了悲凉的古音曲调,诗人一时伤怀,就写下这两句绝唱千古的: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戴叔伦这首《题稚川山水》亦是思乡之作,作于避难途中。

公元756年,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很快攻下洛阳,次年太子李亨登基,为唐肃宗。为稳固政权,肃宗命永王璘入蜀觐见玄宗李隆基,但永王璘怕兵权被解除,就以勤王的名义领兵东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李白就是这个时候入永王璘幕府的,肃宗见永王拒不奉召,就擢高适为淮南节度使前去平叛。

见江南东路大乱,戴叔伦不得不和家人迁居鄱阳,那里暂时还算太平。但是到了鄱阳以后,家里十几口人的生计已经没有银钱支撑,为此戴叔伦和哥哥决定去当官,以供养家人。

原本戴叔伦出隐士家族,世代居金坛城西南窑村,祖父戴修誉和父亲戴昚用都不曾入仕,不过却很注重对子女的教育。

戴叔伦很小的时候,就拜著名学者萧颖士为师,学习古文经要,并成为萧门弟子中最优秀的学生。到达鄱阳后,戴叔伦拜谒了户部尚书、盐铁使刘晏,得刘晏赏识,入其幕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戴叔伦贞元十六年,即公元805年中进士,这种说法有些荒谬。

因为戴叔伦的墓志为宪宗宰相权德舆所撰,明确记载了戴叔伦的卒年是789年,他绝不可能在死后15年再去考进士,所以史书并不可全信。

并且根据墓志所考,戴叔伦并没有进士功名,他是由刘晏举荐为官的,表秘书省正字,召入幕府,后又荐其为湖南转运留后。

在任期间,戴叔伦押解钱粮途经四川云安,正逢叛臣杨子琳谋反,劫持了戴叔伦的运输队,大概是喊了一通“此路是我开,此花是我栽”之类的话,没想到戴叔伦很刚,态度很明确,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杨子琳被戴叔伦的气势给镇傻了,乖乖让开了一条路,戴叔伦也因功升了官,升监察御史,后出东阳县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公元784年,53岁的戴叔伦由涪州督赋转官抚州刺史,逢新年归乡省亲时,于途中写下了这首《除夜宿石头驿》,亦是他笔下的经典之作。

抚州刺史任上,戴叔伦罹谤受讯,遂请辞归乡,两年后复召为容州刺史,因此有“戴容州”别称,期间因政绩突出,加授金紫服,升御史中丞,封谯县开国男,后又转官容管经略使。

公元789年,戴叔伦上表致仕,请为道士,返乡途中客死清远峡,终年58岁。

戴叔伦的诗语言平易畅达,描写细腻委婉,感情充沛连绵,他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不过,清人纪晓岚、翁方纲等人却评价戴叔伦的诗“其骨稍软”。想纪晓岚、翁方纲一生拼命入仕,大概是不太懂得什么叫做淡然。

戴叔伦隐士出身,有心悟道,虽为了生计不得不步入官场,但却很注重修心,比如他在诗中写:

年年五湖上,厌见五湖春。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

山川迷道路,伊洛困风尘。今日扁舟别,俱为沧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诗《小雪》: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雄浑壮阔,百家诗百家景,小家碧玉是美,淡然幽远亦是美,王维大隐于朝,常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为雅,你能说王维的诗缺乏雄阔之气吗?

就诗坛成就而言,戴叔伦的诗对后世的“神韵派”“性灵派”影响很大,而且他的诗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尤其是描写现实的诗,很好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后,李唐的社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