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幼小衔接作为一个关键环节,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界的关注。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江津区鼎山小学一系列扎实的做法,为孩子们的顺利过渡打下了坚实基础。

硬件打造 创环境润童心

为让幼儿从心理上有一个平稳过渡期,学校在硬件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从环境设置、入学指南、入学仪式、宣传阵地等方面入手。学校打造了沙坑、开放图书角、游戏区等,还尽可能添置了更多的适合幼儿游玩和学习的场地和设施,更加科学地进行“区角打造”,让幼儿进校后有较强的归属感和融入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蔬果精灵劳动种植园丰收了。鼎山小学供图

每一个新学年,学校为新生准备了精美的入学通知书,编制了生动有趣的新生入学指南美篇,为家长们列出了入学准备指导要点以及入学适应指导要求,让幼儿、家长从身体和心理上都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年开学仪式。鼎山小学供图

此外,每年开学季为新生精心准备了入学仪式:“过启智门”“行开笔礼”“拜师敬茶”等环节设置都尊重了儿童的特殊体验,再安排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带孩子进入新教室,减缓幼儿人际交往的焦虑。

在暑假期间,教师们就提前通过有趣的黑板报、丰富多彩的成长足迹、设置拍照墙、电子显示屏播放儿童化的宣传片和引导语等,营造出儿童喜欢的环境。新学期报名注册后,各班给孩子发放“我是小学生啦”的小红花,增强幼儿的身份认同,同时让父母和幼儿一起转一转校园的每个角落,让他们尽快熟悉校园环境,消除陌生感。

入学前后 养习惯助成长

在新生入学前,每年六月为各幼儿园均进入鼎山小学举行“手牵手·心相印”幼小衔接活动。主要通过“入校观礼”观看升旗仪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从“如何观礼”的角度来体验和参与到小学的最重要的德育活动中。通过“入室观课”进行“幼小同堂10分钟”活动,让幼儿园的孩子尝试做一名“准小学生”,感受小学生的课堂常规中的规矩。

每年九月即开学第一个月,是鼎山小学新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月,班级管理团队对孩子们进行包括坐姿、站姿、队列、就餐、如厕、文明、课间规范等训练,强化握笔、举手发言、书写习惯等常规训练,让孩子们逐步从幼儿园时的我想干什么转变到小学阶段的我该干什么,慢慢树立起规矩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专题教研 搞探索见成效

学校多次与几江幼儿园、实验幼儿园、大地幼儿园等开展“幼小衔接,助力成长”专题联合教研活动。大家一起聚焦课堂主阵地,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让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分别执教,呈现出各自的课堂教学精髓。双方教师再围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搭建坡度阶梯,制定贴近孩子年龄特点的教学策略等进行研讨,在开展游戏化、探究性、体验式的学习方面达成广泛的共识。通过教研活动的带动,我校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主动加强了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将重知识传授和方法指导的教育教学方式,逐步转变成了探究、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构建起了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

多方联动 聚资源增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子活动——做蛋糕。鼎山小学供图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家校社的联动机制。我校通过开展亲子运动会、亲子诗词大赛、亲子解说、亲子同台文艺表演等活动形式,进一步凝聚了家校合力,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家长给予幼儿的陪伴时间。

学校还积极联动社会资源,与聂帅陈列馆、江津区科技馆、江津区关工委等建立合作,开展亲子参观科技馆、亲子参观聂帅馆,进入金龙鱼生产车间,开展劳动体验,到食品公司,动手制作蛋糕,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乐趣,增强主动适应的内生动力。

鼎山小学负责人认为,幼小衔接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要实现科学幼小衔接,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幼儿园多方的共同努力,需要各界的积极沟通与合作,需要了解、理解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探索更贴近儿童的实践路径,需要各界共同营造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氛围,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从而真正促进幼小有效而科学地衔接。(鼎山小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