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对2023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单位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增城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获广州市督查激励。

2023年以来,增城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高标准推进绿美增城生态建设,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步履铿锵。2023年,增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以总分第一名成绩入选首届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连续三年在全市林长制考核中位列第一,获得优秀等次。

以体系建设为核心,持续提升林长制效能

增城坚持深化林长制改革,构建责任明晰、运行高效的组织体系,打通生态建设“最后一公里”。

同时,构建区镇村三级林长体系,完善“一长两员”组织网络,实现全域覆盖网格化管理。签发区林长令3道,各级林长巡林约4.5万次。

此外,增城还制定实施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十项配套制度,创立“河长+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协作机制,实现行政执法、公益诉讼监督、刑事执法有效衔接,全面提升制度化管理水平。全区13个镇(街)全面恢复设置林业工作站,加强镇街林长办和林业工作站一体化建设,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以增绿提质为重点,构建生态网络体系

提升森林质量,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举措。增城坚持把增绿提质作为工作重点,推动森林资源增量、生态增效、景观增色。

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增城区投入1.6亿元财政资金,撬动超8.1亿元社会投资,高标准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62场,义务植树超17万株(含折算株数)。

优化提升森林质量。增城区以城市主干道两侧第一重山、景区景点和重要节点森林等为重点,压实镇、村林长责任,强力推动森林质量优化提升任务落地落实,完成森林精准提升6.4万亩,树种结构得到优化,林相得到明显改善。

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全区新增城乡绿化229万平方米,建成各类公园572个,荔韵公园获评2023年广东省林长绿美园,提升绿道27公里,新建碧道32公里,增城绿道入选2023年中国十佳精品骑行路线,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基本成形,群众生态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以资源保护为根本,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增城坚持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并重,推动实现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双增长”。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增城积极开展林草生态综合监测工作,全面完成2023年国家森林督查违法图斑查处整改;创新森林灾害防控,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减少2万亩;狠抓森林防火各项工作,2023年全区森林火灾受害率为零,创建派潭镇全国乡镇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试点,经验做法得到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推广。

开展自然保护地和公园建设。增城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和总体规划编制,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建成华南国家植物园茶花专类园,永和污水处理厂小微湿地获评广东省首批小微湿地示范点。

落实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保护。增城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13个;持续深化“党建+古树名木保护”机制,永宁街龙山古树公园被评为广州市第一批古树公园。

以产业融合为依托,推动美丽经济发展

增城坚持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林业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增城路径。

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增城区全面推行“产业林长”机制,共确立70名产业林长,经营林地面积占全区林地面积11%;积极探索林业风险保障机制,全区林木承保覆盖率达100%,惠及林农超10万户;建成2家省级保障性苗圃,新增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各1家,实现林业草原总产值126亿元。

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增城区打造荔枝、乌榄、番石榴、枇杷等特色林果产业综合体,全区荔枝种植面积超19万亩,总产值超21亿元,增城仙进奉荔枝入选2023年国家农业主导品种,茶花植物新品种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植物新品种授权。

加快发展绿美经济。增城区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培育发展“森林+”民宿、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2023年全区旅游接待游客21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3亿元,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文|记者 马灿 通讯员 李妍
图|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