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广州增城区大部分早稻已进入抽穗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为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连日来,增城各镇街针对当前水稻长势和天气特点,采取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肥、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农户病虫害防治等举措,全力做好早稻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为早稻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无人机“飞防”作业,为水稻撑起“保护伞”

在朱村街丝苗米产业园,随着螺旋桨的嗡鸣声,飞防手操控着一架载着药剂的植保无人机迅速升空,按照设定的路线在稻田的上方来回飞行,向下喷出均匀的药剂水雾。

“一架植保无人机,两小时就能完成约6.7公顷的作业。”北大荒农服集团华南区域中心副总经理田海滨说,相比传统的人工打药,无人机喷洒农药的速度、效率都提高了很多。

近期,增城持续降雨天气较多,容易造成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眼下,早稻已经进入灌浆期,为有效防控水稻重大病虫害,北大荒集团八五四分公司(以下简称“北大荒”)抢抓晴时,利用植保无人机高效开展“飞防”作业,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据了解,今年“北大荒”在朱村街范围内种植水稻约266.7公顷,受持续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影响,今年早稻生长期间受到多轮病虫害影响。田海滨说,为高效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北大荒出动4架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在无人机喷洒不到的地方,还安排人工补充农药,确保病虫害防治达到全田覆盖。

机械化、新技术、无人机“飞防”作业是早稻丰收的有力保障。田海滨说,虽然今年天气比较极端,但是眼下产业园里的早稻长势良好,预计产量比往年还能增长5%,最大的原因就是北大荒的优良水稻种植技术。

“轻骑兵”下田头,送技术促丰收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正果镇农业“轻骑兵”深入田间地头,从品种选择、浸种催芽、苗床准备、苗床管理、秧苗病虫防控等方面与种植户进行交流和指导,帮助种植户们更好掌握购买良种、施用好肥、培育好苗等育秧技术要点,提高水稻的出苗率和出苗质量。

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该镇农业“轻骑兵”化身“诊疗家”,会同专家到现场诊断,或由村民拍照线上联系专家诊断,然后给出治疗的药物配方。

与此同时, “轻骑兵”还通过多种渠道转发天气预警信息和农业技术指导措施等,及时、广泛告知种植户相关种植注意事项,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积极向种植户宣传各种粮食生产补贴政策,进一步提升种植户种粮积极性。

在宁西街中元村稻田,农技人员进入田间地头,向农户分析水稻生长状况,并叮嘱农户当前稻谷管理注意事宜,手把手指导农户对稻谷进行科学防治。

为积极抓好水稻中后期管理工作,宁西街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技术指导,及时准确发布趋势预报和防控信息,比如,科学指导农民开展综合防治。

落实惠农补贴政策,让农民安心种粮

今年,荔城街早造粮食播种面积9315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8865亩。该街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农村工作首要位置,做好种粮补贴等工作重点,全面落实各项粮食生产措施。

为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力保障粮食安全生产,荔城街积极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做好耕地地力、种粮大户、有机肥购置、农机购置等补贴工作,及时将补贴兑现到位。据统计,今年荔城街培育早造种粮大户29户,种植面积3140亩,补贴金额预计126万元,让农民吃下了安心种粮的“定心丸”。

文|记者 马灿 通讯员 增融媒
图|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