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宣城6月25日消息(记者 鲍玉婵 通讯员张萍 吴芳)宣纸作为中国造纸术的代表,是中国书画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泾县结合资源特色和发展优势,大力强化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提升运用成效、增强保护力度,带动了宣纸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宣纸产业提质增效。

地理标志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加强制度建设。2018年,宣城市制定并实施《宣纸保护和发展条例》,使宣纸的保护和发展“有法可依”。2023年9月,安徽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等十三部门出台《关于做大做强宣纸产业推动宣纸传承保护发展支持举措》的政策支持。泾县着力用好、用足各项政策支持,打好“宣纸牌”,编制实施《泾县宣纸书画纸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宣纸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擦亮“宣纸”这一文化名片。加大资金投入。为扶持产业发展,制定出台《泾县优化知识产权与质量提升奖励扶持若干政策》《关于推进全县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扶持奖励暂行办法》等,在宣纸非遗保护、宣纸技术改造及创新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并积极帮助宣纸企业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近三年,财政扶持资金累计达1485万元。

地理标志运用成效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更加强劲。泾县始终坚持“注册一个地标、创建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活跃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宣纸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推动宣纸与文创、文旅、电商融合发展,发挥富农惠农效应。加强文创融合。宣纸文创特色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强,成功开发了历史古籍修复、古籍装帧、木板水印和具有防伪功能的名画家特供纸等专业类用纸,衍生出五色信笺、宣纸团扇、书签、艺术笔记本、多彩对联纸等文创产品,推出100余款伴手礼产品。与民生银行等合作推出了“传世民宣、梅兰竹菊”系列理财、企业定制收藏等金融衍生类产品。全年加工纸产量达到1.2万吨,总产值约2-3亿元。加强文旅融合。投资1.5亿元的中国宣纸文化园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以“中国特色、世界唯一”为目标,推进中国宣纸小镇建设,项目总投资8.29亿元。每两年举办一次宣纸文化艺术节,不断加强宣纸文化交流和宣传。促进电商融合。以“政府引导、大众创业、协会带动、产业集聚”的特色文化电商发展模式建设电商产业园,打造了“御宝阁”、“紫芳斋”等一大批网销电商品牌以及“纸中作乐宣纸”等直播电商新业态,2023年全县宣纸文房四宝产品年网络销售额超10亿元。

地理标志保护力度不断增强,品牌效应更加显著。常态化开展市场整治。持续加强宣纸地理标志保护工作,聚焦宣纸生产加工聚集区、批发市场、电商市场等重点场所,多部门联合开展宣纸知识产权保护暨执法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书画纸冒充宣纸、侵犯注册商标权等违法犯罪行为。2023年以来查处办理宣纸假冒侵权案件6件,其中,刑事案件1件,并着力开展制假源头打击。规范化统一用标。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推广统一印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一企一码”,增加溯源查询,从源头上做好防范,切实维护宣纸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形象。对不按照宣纸国家标准组织生产或不在地标产品上使用专用标志,限期不改正的,申请取消其用标资格,实行“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宣纸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打响“红星”宣纸品牌。在宣纸标准制订等方面,公司主动作为,发挥行业龙头的作用,牵头起草并参与编制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宣纸》,并主持制定燎草、古艺宣、宣纸邮票纸三项行业标准和宣纸用青檀毛皮地方标准,三丈三宣纸突破了宣纸的生产极限,行业话语权稳居全国第一。

发挥文化品牌效应。全县“宣纸”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核准使用企业19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年产宣纸620多吨,年产值约10亿元;先后形成了“红星”“汪六吉”等多个著名品牌,其中“红星”品牌被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先后三次蝉联国家金质奖,产品畅销全国、东南亚及欧美市场。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2009年,宣纸入选联合国人类非遗名录。2018年,中国宣纸小镇入选国家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