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镇校场村草莓、枇杷等水果相继丰收,千余亩核桃挂满累累青果,中药材种植热火朝天……“村庄更美了,产业更兴旺了,大家钱袋子更鼓了,我们的获得感更足了。”村民王少清话语中,满满的幸福。

真情实意倾力帮扶,乡村振兴“一路生花”。自2021年新一轮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以来,朝天区烟草专卖局驻校场村工作队躬身村组、扎根群众,千方百计问民生、解难题、办实事,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绘就了一幅村美、民富、产业旺的振兴新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者正在清理路边杂草。张敏供图

完善基础设施“补短板” 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对于校场村三组52岁的群众熊占华来说,今年最大的喜事莫过于家门前500米处的危桥完成了维修加固和拓宽,并在6月份接受验收正式通车了。

“以前是一座用石头垒的桥,有20多年历史了,桥面不足3米宽,承重也不够,再加上年久失修,勉强能供行人通过。”熊占华表示,遇到买个肥料、拉个建材,卖点农产品,大家要么从山上绕行3公里,要么就靠肩挑背扛,非常不方便。

驻村工作队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向派驻单位进行了反映。今年4月,朝天区烟草专卖局协调资金8万余元,对石桥进行了维修加固,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在群众的拍手称赞中,一座崭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展现在大家面前。改造后的新桥,长20米、宽5米,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连心桥”。

完善基础设施“补短板”,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连心桥”的建成,不仅彻底解决了困扰校场村3组、4组90余户400余名群众多年的通行难问题,也为该村产业发展、群众致富拓展了新的思路,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熊占华正筹谋着把家里的小水果产业进一步扩面,校场村四组在外打拼多年、事业有成的刘国兵把返乡建养牛场的想法提上了日程……而像熊占华、刘国兵这样准备实施产业发展计划的,在村里还有20多户。

朝天区烟草专卖局驻校场村工作队队员杨宗介绍,7月份,还将实施校场村老街电网升级改造项目。改造后,电线杆拆除、“蜘蛛网”入地,群众用电安全更有保障,村容村貌更加美观。

做优产业文章“扬长项”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群山凝翠、草木葳蕤、溪水潺潺……6月23日,走进校场村五组群众王运宏的蜜蜂养殖基地,100多个蜂箱有序摆放在草地上,成群的蜜蜂从蜂箱口飞进飞出忙着酿蜜。

“多亏了烟草专卖局的帮扶,又帮我找产业发展资金,又给我提供技术支持,我的产业才能越做越大。”王运宏轻轻打开蜂箱,熟练地取出蜂巢并刮开蜂蜡,看着浓稠的蜂蜜顺流而下,幸福的笑容顿时溢满眼角眉梢。他介绍,去年,仅销售蜂蜜,纯收入就超过4万元。

户有增收门路,村有主导产业,在校场村中药材种植基地,也是一样的忙碌景象。黑色遮阳大棚下,朝天区烟草专卖局党员志愿服务队正忙着清除田地里长而乱的杂草,以配合旋耕机进行后续的翻耕作业。“整出来的30亩大棚土地,将播撒上中药材石菖蒲的种子。”校场村党支部书记闫加华介绍。

据了解,校场村山林环绕,环境清幽,再加上潜溪河川流而过,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今年,为了让群众持续增收致富,朝天区烟草专卖局和校场村两委班子积极想办法、谋出路,经多方考察,将目光瞄准了特色经济作物石菖蒲,并招引中药材种植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合力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

“石菖蒲具有管护易、成本低、效益高等特点,进入采收期后,预计亩产值能达到7万元左右,整个基地产值将超过200万元。”闫加华一边察看土地翻耕情况,一边介绍,自基地建设以来,已带动周边30余户群众务工,土地流转费加务工工资预计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做优产业文章“扬长项”,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行走校场村,核桃、草莓、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养牛、养蜂、种植小水果“多点开花”,每一幅群众幸福生活的场景,都是乡村振兴事业的生动剪影。朝天区烟草专卖局局长赵东介绍,该局将持续深化结对帮扶,建强村党组织、做足产业文章、发展集体经济、加强乡村治理、兴办为民实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高。(张敏、周继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