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虎遵会 刁弘智

随着雨季的如约而至,备受云南人宠爱的“山野精灵”——野生菌,在雨雾的滋养中悄然“苏醒”。在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的辽阔山林里,种类繁多的野生菌在无声无息中破土而出,自由生长。这些“山野精灵”藏匿于山林深处,静候人们的探寻与发现。

“第一波上市的野生菌价格是最高的。”天刚蒙蒙亮,西盟县翁嘎科镇英腊村的村民们就带着手电筒、背着背篓,踏上了拾菌子的一天。他们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轻车熟路地在山林中穿梭,寻觅野生菌的踪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盟县翁嘎科镇英腊村村民采菌子。刁弘智摄

“今年雨水充沛,野生菌不仅数量多,品质也相当好。新鲜大红菌标菇的收购价高达五六十元一斤,价格非常可观。这样一来,我们一天能有一两百元的收入。”看着背篓里鲜嫩的大红菌,英腊村罗阳组村民赵云丽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野生菌是森林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不仅有助于维持土壤肥力,还能通过促进树木生长、调节森林小气候等方式,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此外,作为森林中的分解者,野生菌能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无机物,推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些小小的野生菌,实际上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大功臣”。

近年来,西盟县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生态红利。特别是进入夏秋季节,大自然慷慨地馈赠了众多珍稀美味,为村民们拓宽了增收渠道,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现在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很多,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每次采完菌子后,我们都会小心地将地面的叶子恢复原状,以确保菌种得到保护,来年还能继续长出菌子。”赵云丽说。

在享受生态红利的同时,英腊村的村民们也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悉心呵护这片赖以生存的山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森林中的野生菌。刁弘智摄

在山林间,除了忙碌的采菌村民外,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守护者——生态护林员。他们披星戴月,穿梭于深山老林之中,与山川为伴,与草木为友。每一个山头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每一棵树都见证了他们的辛勤付出。

“我们每月至少要巡逻山林23天,而在高火险期间更是需要24小时在岗,以确保森林的绝对安全。”刘根是西盟县翁嘎科镇英腊村英力上组的护林员,今年已经是他坚守护林岗位的第8个年头了。

“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对这片山林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也充满了感情,不希望看到它们受到任何破坏。”在这片山林里长大的刘根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情感,并将这份深情融入了日常的工作之中。

造林难而护林更难。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植被的丰富多样化,护林的任务也日趋艰巨。刘根白天巡视山林,晚上则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他耐心地向村民们讲解防火知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此外,刘根还学会了利用微信群、村里的广播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普及工作。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和多方宣传教育,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他所负责的山林片区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巡山的护林员。刁弘智摄

“保护好这片山林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虽然工作辛苦,但每当看到森林越来越茂盛、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时,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刘根深情地说道。

据统计数据显示,西盟县境内拥有维管束植物多达1485种,分属于192科790属。树木种类涵盖四十多科一百余种。同时该县还是5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这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共同构成了西盟县多样化的生态环境。

“目前西盟县已经划定了两个县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4600.26公顷。同时还设立了357981亩的公益林管护区和335407亩的天然林停伐管护区,并实施了天然林停伐保护工程等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西盟县林业和草原局保护区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扎福介绍,为了确保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他们配置了228名各类护林员,实现了护林员配置的全覆盖。

在西盟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入人心。当地将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助力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