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消费贷还房贷,完全违背了个人消费贷用途的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消费贷被转为房贷存在巨大风险,一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严查消费贷去向。图/新华社

|陈白

用消费贷还房贷,这种套路你听说过吗?

随着“5·17新政”后新增房贷利率降至“3”字头,很多存量房贷的购房者大呼“破防”,为减轻还贷压力,一种新的还贷秘籍开始在社交平台流传:一类为先将自有资金整合全部用来偿还房贷,再将低息消费贷借出用于日常资金周转,达到提前还贷的目的;而另一类购房者则是铤而走险,将消费贷腾挪直接用于偿还房贷,变相助推信贷资金流入楼市。

当然,无论是哪一类方案,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无非还是一个:消费贷。通过利息较低的消费贷来“冲抵”在之前利率较高时期签下的房贷,能够有效地降低利息支出,也能缓解房贷压力。

乍一看起来,这一流程似乎无懈可击,但事情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相反,这一链条中的每一步,可能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站在贷款人角度来看,最大的风险来源就是期限错配。房贷是十年起步的长期贷款,而消费贷一般最高期限也就2年。也就是说,假如现在通过消费贷还掉房贷,2年后拿什么还消费贷呢?

当然,可能有人说,可以借新还旧来解决消费贷到期问题。但每次消费贷到期时产生的资金成本,其总和可能最后都要超过消费贷抵房贷的利率差了。

更为重要的是,收入增长面临不确定性。个人和家庭收入稳定有盈余还好,如果工作发生变动或家庭出现其他意外,就意味着这根紧绷的资金链条会随时断裂。届时,这些连环套的贷款,很可能成为压垮家庭资产负债表的最后一根稻草。

也正因为消费贷被转为房贷存在巨大风险,一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严查消费贷去向,对于消费贷也有明确规定,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得用于买房、投资、炒股等。用消费贷还房贷,完全违背了个人消费贷用途的规定。

而对于贷款者来说,这同样也是风险所在。假如被监管部门发现,不仅当时就需要返回消费贷款,还可能面临多种处罚,甚至影响个人征信。在这种情况下,相比通过消费贷与房贷利息差省下的那笔钱,真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

其实,在目前房地产市场环境下,炒房者已经基本被清除出市场。目前还在这么做的,绝大多数还是那些存量购房者们。他们的目的也很简单,为了节省个人和家庭的房贷开支。

而在多重风险之下,依然有如此多的贷款人选择铤而走险,其背后还是提示,目前的房贷利率政策其实还有可以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在新增房贷利率调整之后,对于存量房贷是否也能进一步打开调整的口子,值得期待。

毕竟,假如现有的存量房贷利率也出现一定下调,或者说其中的利差已经不足以成为很多贷款人“换贷”的动力,那么无论是对于银行还是对于贷款人来说,这种潜在的“换贷”风险,自然也就消弭在无形之中。

撰稿 / 陈白(财经评论员)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王心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