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协调各方的共同育人观。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立德树人包含在德育、体育、美育之中,包含在各门课程之中,包含在课内课外活动之中。必须建立育人为本的教师职业观。最高领导反复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他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要做“四有”好老师,要做“四个”引路人。讲稿字数:4952字,党课ppt页数:24页,教案授课时长:20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本质的最新认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这是古今中外的共同认识。

二是立德树人揭示了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强调促进人的德性成长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三是立德树人揭示了道德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强调德性成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体现了党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最高领导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广大青少年要从小学习做人。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学校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在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贺信中,他强调,站在新的起点上,清华大学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人类面临的德性挑战日趋严峻。为了提高我国的软实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明素养,已成为我国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具有为人生奠基的重大意义,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综合利益诉求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只有有利于满足人的学习需求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即“成学之教”。不断扩大优质教育机会,不断开拓人民接受教育机会的新途径,仍然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不过,满足人的学习机会的需求,绝不等同于人人都能上重点大学,而是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机会。二是只有有利于满足人的成人需求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即“成人之教”。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身心健康的人,都成为遵纪守法的人,都成为诚实守信的人,都成为积极向上的人。三是只有有利于满足人的就业谋生需求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即“成业之教”。教育要唤醒人的职业意识,要为人的就业谋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是只有有利于满足人的终身发展需求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即“成己之教”。教育要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要引发、培育、呵护人的职业兴趣。五是只有有利于满足人的终身幸福生活需求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即“幸福之教”。教育要为人生幸福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