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筹耕地保护和要素保障,去年依法补充耕地1.79万亩,守住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济南市聚焦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首考”任务,坚持“应保尽保、应划尽划”,通过落实“三区三线”,确保将优质耕地纳入保护范围;建立四级田长工作体系,共设立市、区县、街镇、村居四级田长8419人,统一设立镇、村标识牌4649个,构建完成“上下一心、管护一线”的田长组织体系;搭建市级“田长智治”耕地保护监管系统,综合运用遥感卫星、互联网+、手机APP终端等高科技手段,对各类耕地管理信息进行整合汇总,进一步提升耕地保护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水平。

在要素保障上,济南实行以区县政府(功能区)为主、建设单位为辅、市级调剂为补充的耕地占补平衡属地化管理机制,对依法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严格审查,坚持“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占用的永久基本农田科学编制补划方案,在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确保全市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2023年,济南市依法补充耕地1.79万亩,落实宁津高速等3个项目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有效保障了省市县重点项目用地报批。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持“一线工作法”,稳妥有序推进年度耕地问题整改,连续三年实现耕地进出平衡。

济南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落实市级“双指标+资金”耕地保护激励机制,每年奖励区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各500亩,奖励每个街镇100万元。自2019年以来,累计发放“双指标”各1500亩、发放市级激励资金8100万元,有效解决基层耕地保护资金不足的难题,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资金保障作用,也极大激发了各区县、街镇、村保护耕地的热情。

实施“人防+技防”,严格监察。济南市始终保持执法监管高压态势,依托市级卫片执法,探索铁塔视频实时动态监测联动手段,构建“人防+技防”监测监管体系。深入开展违法违规建设“前清后增”问题专项整治,查处整改违法违规用地问题,恢复耕地面积4026亩。为增强与公安部门联合执法效力,健全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在15个区县(功能区)28个镇(街)建立国土资源所、公安派出所联建工作站,建立自然资源执法快速反应体系,推动执法关口前移、强化联动执法,严厉打击破坏耕地、违法占地等问题,依法查处土地矿产违法案件688宗。

济南市鼓励各区县开展各种形式的耕地保护创新。槐荫区率先将无人机巡查引入耕地日常监管,并以绿色发展为基调,将吴家堡街道打造为全市首个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示范区。历城区首创街道全域土地全要素综合整治,将零碎“小田块”整理成“大田块”,增加耕地面积3200余亩。济阳区研发田长制“智码管地”平台,建立智慧“耕地健康码”网格化数据库,并结合农耕文化和“鼓子秧歌”打造耕地保护特色文化广场和墙绘,增进群众对保护耕地的认同和共识。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赵国陆 通讯员 吴真 刘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