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般人的行为不同,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特征会有两个较为突出的特征:一是缺乏弹性的、长期的稳定内心体验,行为模式不具有逻辑性。

如果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行为具有这个特征,那么就有可能会是人格障碍。

打个比方。

小李是一个21岁的大学生,平时在宿舍里总是拖延,从不上学,生活行为习惯极其懒散;另外与宿舍的同学们也经常吵架,起争执,然后每隔两三天就要吵架,甚至还有出手去打同学,把同学大伤住进医院。

像这种情况,就是很明显的人际关系困难、社会功能出现不适的画面。

正常的群体再有心理冲突,是不可能有这么大矛盾的,顶多就是和同学闹点情绪,不至于说会把人打伤住进医院的这种。

凡是行为特征超出常理,大概率就是心理异常或者人格障碍的情形居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特征,是僵化的行为模式,导致认知思考与外界联系等方面持续的适应不良,从而影响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生活的困扰。

这里所说的“僵化”,是指什么意思呢?主要是指人的思维缺乏逻辑和灵活性,看待问题容易非黑即白,不是对就是错,然后做出不合情理的行为。

举个例子。

一对情侣在谈恋爱,男的工作在加班,然后要和同事们接触交流,讨论工作中的细节。这里面,会和许多异性的同事进行接触。

正常人对这样的情况,大部分都会表示理解,会跟对方说:“你好好工作,忙完以后早点回家。”

但如果是人格障碍,特别是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此时会怎么想的?他们就会想歪,用各种投射、合理化的防御心理去看待别人。

他们可能会这么思考:“你在加班工作,为什么要和异性接触?你是不是要和别的人出轨在一起?你这个不知羞耻的小人!”

明明是在工作,会经常被他们歪曲以及理解成别的状态,脑补出他们自认为正确的画面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怕伴侣会拼命解释,把对话、截图、视频等证据真相摆在面前,他们也会否定对方的做法,无理取闹指责和诋毁对方,给别人添麻烦。

这种僵化扭曲的认知情绪模式,是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行为上非常明显。

在生活中,出现异常、不符合逻辑以及常规情景的行为,都有可能是其障碍造成的困扰,不排除会有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等更为严重的精神疾病范畴。

另外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人格障碍的特征具有持久性。这种持久性是根深蒂固的,不经过治疗很难转变的过程。

普通人也会情绪化,也有心理困扰,还有不适的表现,但普通人的心理问题,往往时间会比较短,爆发性强,过去之后能够很好意识到问题,并且自我去进行改变,以后能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错误;

人格障碍的行为,则是持续的,不会因为别人一次两次的劝阻而有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错了,下次还会犯;明明是自己的错,也不会承认,依旧会我行我素,然后下一次还会重蹈之前的错误。

长期的功能紊乱,还有行为上较为古怪的特征,会使得他们很难在社会关系里去良好生存,情绪化、反复无常、戏剧性等特点也会让他们较难拥有持久的稳定关系。

所以对于人格障碍患者,需要做的就是要进行治疗,去帮助他们改善认知、情绪以及行为上的不良特征,让他们意识到自身是有问题的,去自我改变,才能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