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李沧区青岛石化明确异地搬迁时间表后,黄岛石化区搬迁工作也有了最新回应。

日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黄岛区区长王清源就老黄岛石化区搬迁问题,进行回应。其中提到,自2013年“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发生后,石化区内的各类企业便被要求“实施分类搬迁调整”,此后官方屡屡对黄岛石化区及周边区域展开功能规划调整。

此番回应中,王清源明确指出:黄岛石化区企业调整、搬迁工作正在推进过程中。至于他们的去向,加速建设高端化工产业集群的董家口经济区,或已成为最优解。

城市心观察第1050期

撰文/张慧

审校/庄建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化产业是青岛市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技术创新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但石化企业对于城市而言,同样也意味着突出的安全隐患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近年来,青岛加速对相关区域的“腾笼换鸟”,目前中心城区只剩下了位于李沧区的青岛石化黄岛石化区两块石油化工集中的区域。

去年,青岛石化异地搬迁工作不断提速,其异地搬迁进程有了明确时间表。

2023年11月,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刘大川在回答关于青岛石化搬迁的问题时表示,青岛石化将异地搬迁至董家口“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区”,园区从2024年开始建,建成后便将实现青岛石化的搬迁。

相对应的,从10年前便作出“近限远迁”部署的黄岛石化区,其企业搬迁工作,久久未能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方回复部分截图

按照规划,黄岛石化区将利用董家口油港优越的建设条件,先将油品物流企业向董家口实施搬迁转移。丽东化工、大炼油等石化生产企业结合国家、省、市石化产业布局调整,统筹选址搬迁。黄岛石化区内除必需的安全、节能减排、环保设施和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外,不得继续投资扩建。

“近限远迁”政策实施后,“近限”工作被严格执行,10年来,黄岛石化区企业除必要的安全和环保设施项目外,没有新建一个增加和扩大产能的生产项目。

但“远迁”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基本停滞。

2014年2月官方消息称,黄岛石化区12家油品物流企业签署搬迁框架协议。彼时签约的这12家企业,大多都是小企业,备受争议和关注的丽东化工、大炼油,均不在其列。但哪怕是这些小企业的搬迁,后来也不了了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西海岸新区重点工业园区布局图

近年来,山东省和青岛市陆续发布相关文件,明确了调整黄岛石化区及周边区域功能规划,发展高端石化产业的具体要求。

在此基础上,西海岸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石化区封闭、管道迁移和部分原油输送管道停运等工作,同时高标准、严要求开展现有石化企业的安全监管,以最大的力度提升石化区的本质安全程度。

不断延迟的“远迁”工作,加上愈发明晰的片区规划,很难不让外界猜测“黄岛石化区不搬了”。而此番官方的明确回复,将黄岛石化区企业搬迁定了调。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次企业搬迁是与企业调整一同出现的,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区域内的石化企业会有一部分调整后留下来,也会有一部分择机向董家口搬迁转移。

而按照最初的规划,区域内的油品物流企业和丽东化工、大炼油等石化生产企业,均在搬迁之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对于这些搬迁企业而言,近年来加速建设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区的董家口,更有利于企业展开对高端化工产业的布局。

一则,董家口港是青岛港“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45万吨级油码头,也拥有液体化工码头,还于去年投用了国内首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储罐。其天然具备的“前港后厂”模式,对于石化企业而言,便是绝对的运输优势和发展优势。

二来,董家口近年来在化工产业、港口码头以及园区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海湾化学、金能、国橡中心和益凯四个重点项目为龙头的乙烯、丙烯、碳四(含橡胶)三条产业链和以新技术成果为重点的高端专用化学品板块,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同时,董家口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青岛首个省级临港化工园区——董家口化工产业园和青岛面积最大的市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青岛市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董家口园区)均在此布局。

当前,董家口经济区正处于百亿级大项目集聚入驻、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基于此,董家口承接青岛石化产业再发展的相关布局,也在进一步论证。

而青岛石化和黄岛石化区如果能搬迁董家口,无疑将为达成建设全国知名石化产业集聚区的目标,带来更多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