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致力于打造“博物馆之城”的西安,或许怎么也想不到,下一个全新博物馆会诞生于综合交通枢纽。

前不久,西部机场集团发布了一则招标公告,内容称将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东航站楼)新建一座机场博物馆。这让不少网友感叹:真不愧是西安,连机场都要有博物馆了!

西安将诞生全国最大机场博物馆

梳理公开信息,机场博物馆位于T5航站楼主楼上夹层(20.5米)区域,总面积约6400㎡,由主核心展区与辅助展览区域共同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相关招标公告截图

其中陈列核心展示区被命名为“四方馆”,面积约400㎡,包括馆内陈列展览大纲编制、展陈概念设计、内容设计、具体施工与布展等工作均在此次招标范围内。

有趣的是,该命名背后也另有深意。根据史料记载,“四方馆”系我国古时一种官署名,隋唐时期用以接待来自东、西、南、北四方的外国使臣,一般分设多位使者主管双方往来及贸易等事务。

基于博物馆这样的设定,同样代表机场是迎接各方宾客的第一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5航站楼内部(2024.5) 图©中建八局西北公司

而占据超6000㎡空间的辅助展览区,确定主打文化遗产体验主题,拟设置珍宝馆陈列展览,突出互动性、科普性,意在增强参观者的现场参与感。

纵观全国,早在2014年,国内首家机场博物馆在上海浦东机场T2国际出发候机厅开馆,占地面积约100㎡,先后有来自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等博物馆的主题巡展亮相于此,年平均吸引观众百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浦东机场博物馆

虽西安咸阳机场并非是第一个将博物馆功能设施搬进航站楼区域的,但就其体量来说,或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机场博物馆。

扩建发掘文物有望集中展示

既然机场博物馆规格如此之高,它所向外界展示的各类展品自然颇具特色。

有消息称,三期扩建启动之初勘探发现并出土的文物,有望借助不同方式在T5航站楼专门划分的区域内进行展示。结合最新规划,“专门划分区域”大概率指向机场博物馆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渎原墓葬上召窑墓地战国秦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咸阳机场2021年8月卫星影像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新航站楼与跑道等工程开工前,“西安机场扩建秒变考古现场”曾登上微博热搜,一时间成为坊间热议话题。

根据陕西省文物局公布的成果,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考古人员对机场所在的咸阳洪渎原区域进行大范围勘探,共发现4600多处文化遗迹与大量珍贵文物,涵盖战国、两汉、西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明、清古墓葬3648座,特别是对研究隋唐史、中古时代墓葬制度等具有极高价值。

这当中,部分文物已在陕西考古博物馆进行展示,同时相关文化遗迹也被悉心“存放”于机场的数字博物馆,未来或以数字化形式集中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部分出土文物(左:三彩碗、右:花鸟镜)

事实上,探寻全新航站楼里的地域文化元素,可不止有机场博物馆。

与博物馆同夹层区域,还明确要搭建国内机场最大的古建筑商业群,项目继承隋唐长安城九宫格棋盘式格局,采用现代材料与数字化建造技术,以现代工艺复刻汉唐盛世、丝路长安的传统美学。

另外古建群核心区域拟打造最大天幕系统,通过72台天幕投影设备,呈现天上宫阙、海市蜃楼等效果图案,再度呼应机场文化内涵的设计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建筑商业群效果图

书写专属于城市的“独家记忆”

俗话说,长安处处有故事,对文化传承掌握极高话语权的西安,自然体现在方方面面,并不局限在传统的博物馆空间。

一般而言,地铁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主要承担缓解地面拥堵、带动区域发展等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铁咸阳西站“渭河古桥遗址桥桩”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铁钟楼站换乘通道古井展示

但在这座千年古都,地铁还身兼“展示城市文化”窗口形象担当。如今,西安地铁为众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那些浓缩了历史文化特色的一站一标、车站装修,你甚至还能够在站内看到文物展示。

比如在钟楼站换乘通道,修建通道时发掘出土的清代、元代两座古井进行了就地保护展示,吸引过往乘客的目光。值得一提的是,此举在国内地铁建设中尚属首例。

在咸阳西站站厅层,选取渭河古桥遗址桥桩、秦汉时期空心砖等展品,营造“回望秦都两千年”主题空间,成为地铁的“独家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宫-站-城”格局

又或是第一次从西安站北广场出站,伴随自动扶梯缓缓上升,一座恢弘的宫殿出现于眼前,不自觉感叹“出站如同上朝”一般。在此刻,故事里的长安和现实生活中的西安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与融合。

当然,历史厚重感同样表现在商业层面,最直观的莫过于项目本身借景古遗迹。

像拥有绝佳地理位置的大悦城,为公众解锁了观赏大雁塔全新视角,还深耕“西游文化”,创造勿空街区、不戒食巷等空间;西安太古里塑造以小雁塔、荐福寺为视觉中心的通廊,同时前期考古发掘出的多条主要历史街道纳入设计规划,更好地保护及展示安仁坊区域格局和文物遗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站在城市发展视角,博物馆、大遗址等区域之外这些随处可见的独特场景,又恰恰是文化自信的充分彰显,西安大量文化IP因此在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得到重塑,综合能级实现进一步跃迁,“一城千面”也将更加令人遐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