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三朝古都西安,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正全面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同时依托科教优势,做优“秦创原”,做强“硬科技”,全力建设“双中心”。

西安:科创实力西部第1

近年来,西安市先后获批承担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等十余项科技创新领域国家级试点示范任务,致力实现打造新动能强劲的国家创新名城总体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显示,2023年,西安以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为主构成的“实力盘”占GDP比重达3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3%,多个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茁壮成长。“追光计划”以来,已初步形成光子制造、光子信息、光子传感等产业集群,预计今年光子产业链规模将超过280亿元,赋能新质生产力加速“跃迁”。

2023年,西安首次进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TOP20榜单,列全球第19位。排名由2021年第33位、到2022年第22位、再到2023年19位,连续跨了三个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报告2023》中,西安居副省级城市第6,西部第1。

2023年,西安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城市,首次进入“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强。

2023年,西安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1.85件,同比增长约30%。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5.23%、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

2023年,西安新增8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34家,居副省级城市第5位。

1、西安新增6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八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西安市6家企业成功入选,与第七批相比增加1家,至此西安已有2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入选的6家企业分别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宏星电子浆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或国内前列的企业。

  •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绿能以“善用太阳光芒,创造绿能世界”为使命,构建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地面光伏解决方案、氢能装备五大业务板块。形成支撑全球零碳发展的“绿电”+“绿氢”产品和解决方案。先后16次打破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成为晶硅单结电池和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两大赛道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的“双料冠军”。

  • 西安宏星电子浆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宏星电子浆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西安市高新区电子工业园,前身为成立于1987年的国营4310厂电子浆料研究所,是国内从事电子浆料研制和生产的单位之一。已形成了系列导体浆料、电阻浆料、介质浆料、有机浆料及各种超细粉体材料的产品体系,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厚膜集成电路、片式电阻、片式电感、LTCC、MLCC、汽车玻璃、太阳能光伏、加热器等领域。

  • 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9年,是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通号(西安)轨道交通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坐落于西安市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前身是原铁道部直接规划和创建的西安铁路信号工厂,2011年1月改制为公司。公司系全国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企业、国家863计划CIMS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国家机械工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陕西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西安市工业保增长突出贡献企业、西安市制造业信息化优秀示范企业。

  • 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晓科技目前有35000平方米研发中心,6个中试车间,云集了由海内外行业专家组成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公司已申请国内外专利百余项,获得授权专利67项,屡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

  • 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集团)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主要从事电极材料及高端电解成套装备的研发、制造、试验、检测及技术服务的高科技产业公司。秉承“替代进口,填补空白,解决急需”的宗旨,服务于电化学领域。作为提供全球智能电解成套解决和服务方案的引领者,泰金新能是国内高端电解铜箔成套装备和阳极材料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也是国际上高端极薄铜箔用钛阳极、阴极辊、生箔一体机、表面处理线和高效溶铜系统等产品全流程生产的标志性企业。

  • 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专业从事以钛、锆为主的稀有金属加工材生产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04年6月,公司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工业园,占地700余亩。拥有一支以稀有金属专家、教授、博士、硕士为骨干的综合人才团队,拥有40余年稀有金属加工研究的雄厚技术基础和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装备和检测平台,形成了完整的加工产业链,可生产各类优质钛、锆、镍及其合金产品。

2、西安19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
部分“专精特新”企业

  • 西安市光子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西安市商用车(重卡)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钛及钛合金产业链(西咸共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输变电装备产业链(西咸共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西咸共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西安市物联网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西安市无人机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生物医药产业链(西咸共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西安市智能终端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西安市航空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氢能产业链(西咸共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西安入选2024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试点城市

日前,西安入选2024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今年4月,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的通知》,明确从2024年起分批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建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试点工作,要打造一批城乡统筹发展、辐射带动力强、供应韧性好的现代商贸流通节点城市,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物流主干线和现代产业集群等紧密衔接。在支持方向上,试点工作主要包括推动城乡商贸流通融合发展、建设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培育现代流通骨干企业、完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五方面。

根据《通知》,试点工作拟分三批(2024-2026年)实施,建设期限为三年,要通过试点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引领加快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西安获批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为全国首个不靠海不沿江的“4枢纽+1基地”综合物流枢纽城市,成功跻身国家枢纽建设第一梯队。西安拥有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西安出口加工区、西安空港综合保税物流中心等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以及中国(陕西)自由贸易区两个核心片区等开放平台。西安港是我国首个拥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国际干线达到17条,覆盖45个国家、322个海外城市;“+西欧”线路拓展至23条,全国23个省市区的货源在西安国际港集散分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全货运航线达到45条(国际24条),国际航点覆盖“一带一路”24个国家49个城市,连通全球40个国家、83个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对中亚五国六城的通航全覆盖,初步构建起“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航线网络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西安拥有500亿级商圈2个、百亿级商圈10个,国家级示范步行街1条、省级示范(试点)步行街3条、市级示范步行街14条。开业3万㎡以上的商业综合体129家,总建筑面积1081万㎡,零售网点14476个。建成67个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西安将围绕4中心1示范,全面推进西安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打造:

西部地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发展先导示范中心;

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枢纽集散中心;

商旅文融合发展的国际化消费中心;

全国农产品流通、生活必需品保供联动枢纽中心;

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示范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推动城乡商贸流通融合发展。建设陕西丝路农贸港、西安农产品物流城两个全国性农产品流通枢纽中心,完善“骨干+枢纽+链条+网络”体系。

二是建设城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全力推进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布局“2+20+1600”回收体系,强化网点回收、分类、临时储存等基本功能,促进网点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

三是建设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完善“全国性+区域性联动保供,建设2个辐射全国性应急保供中心仓,推动我市重要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建设。

四是全面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引导县区按照提升型标准建设县域商业体系,争创1个国家领跑县。

五是加快培育现代流通骨干企业。建立“30+70+100”阶梯培育计划,发展现代供应链平台。

4、中国—中亚西安峰会
涉陕阶段性成果清单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陕西省梳理形成《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阶段性成果清单》,包括机制建设、经贸合作、互联互通等6大类27项阶段性成果。

加强机制建设方面: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启动运营;哈萨克斯坦驻西安总领事馆开馆。

拓展经贸合作方面:“中欧班列长安号北哈州粮油物资生产物流加工基地”投入使用;隆基绿能60列3000个集装箱光伏组件出口乌兹别克斯坦;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陕西同中亚五国新增对外直接投资额5116万美元。

深化互联互通方面:1月至4月,中欧班列(西安)中亚方向开行242列;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正式投用,阿拉木图中哈物流场站项目启动建设;“中欧班列+海外仓”供应链新模式逐渐形成,海外仓项目建成2个,正在推进5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进绿色创新方面:首届中国—中亚农业部长会议在杨凌召开;中国苹果青砧无支架矮化栽培技术首次走出国门。

提升发展能力方面:“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启动“中国—中亚高等教育合作机制”,入盟中亚高校数量达到25所;在中亚国家高校设立“秦岭工坊”项目启动;“中国—中亚五国交通基础建设领域人才培养联盟”成立;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在阿拉木图市正式启用;西安交通大学与撒马尔罕国立大学共建“中国中心”正式揭牌;杨凌示范区、渭南市完成面向中亚国家农业官员、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的年度“减贫惠农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文明对话方面: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揭牌;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阿斯塔纳新址筹建完成并正式开诊;陕西省在土库曼斯坦成功承办“中土文化年活动”;首个中国贸促会陕西调解中心(乌兹别克斯坦)服务站揭牌运行;西安浐灞国际港中亚公园正式开园;中国—中亚青年发展对话会在西安召开;同中亚五国新增省市友城7对,数量达14对,省级友城数量居全国第一。

西安:文商旅融合,打造赛事名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1月,印发的《西安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提出:鼓励承办高水平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办好“西安国际马拉松赛”,以及“LPL英雄联盟”职业电竞等赛事,推动体育赛事和旅游活动一体谋划,培育“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项目,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赛事和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以来,已有巴黎奥运会女篮资格赛、2024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总决赛、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2024年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中日国际女篮对抗赛等国际会议赛事相继在西安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目前西安还有《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长恨歌》、《丝路之声》、《西安千古情》、《无界·长安》等常态化大型演出,陕西规上文娱演艺产业链群企业2281家。

1、全国百佳:西安两地入选!

近日《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暨“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名单公布,其中西安市周至县、蓝田县上榜,分别位列发展潜力百佳县第2名、第18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第六届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成果由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联合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分布在22个省份,其中陕西5个县上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至:南依秦岭,北濒渭水,襟山带河,以山重水复而得名,素有“金周至”之美誉,全县总面积2974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6.6%,被命名为“中国天然氧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田:拥有蓝田猿人遗址、水陆庵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以及辋川二十景、蔡文姬纪念馆、汤峪温泉等古迹名胜。先后入选2023年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中国最值得投资民宿区域。

2、《秦岭》特种邮票西安首发!

6月15日10时许,《秦岭》特种邮票首发仪式在西安国家版本馆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岭》特种邮票1套9枚,邮票图案名称为:迭山横岭、紫柏天坦、周秦故里、太白积雪、终南福地、冰晶石海、牛背叠秀、西岳奇险、金顶增辉。全套邮票面值13.20元。邮票计划发行数量为套票590万套,版式二90万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套特种邮票采用的是长卷邮票折,将山水、人文交融于画境;特别的是,邮票荧光层次按照山体的层次设计,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呈现出秦岭山体的脉络。从剑指苍穹的华山,到银装素裹的太白山;从八十二天坦的紫柏山,到望峰揽月的牛背梁;从积雪浮云端的冰晶顶,到紫气东来的楼观台……每一枚邮票,皆是秦岭灵魂的镜像。充分体现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3、陕西2023年度国家级和省级
生态农场名单公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布通知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农场名单”,经农业农村部认定,10个国家级和78个省级生态农场名单如下:

2023 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度省级生态农场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关注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读懂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