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遗址的皇城台正在考古发掘中,并不对外开放。目前已经开放的是外城东门遗址。这处遗址已经盖起了保护大棚,建成了考古博物馆,且免费对外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城东门遗址俯瞰图(摘自网络)

这座东门被誉为“华夏第一门”,其位于外城东北部,门道为东北-西南方向,由内、外两重瓮城、门道、砌石夯土墩台、门塾等设施组成,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地势来看,外城东门位于遗址区内最高处,地势开阔,位置险要。其结构清晰、设计先进、保存完好的城门遗址,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筑造技术先进,已经与后来的城防体系非常接近。在东门遗址内还发现了三座“人头”坑,均为女性,DNA检测为西北部的夏家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峁遗址分成皇城、内城、外城三道城墙。经考古发掘,城防设施、工事建筑、大型墓地、手工业作坊等遗迹一一面世,并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城将“皇城台”包围其中,形状大致呈东北-西南的椭圆形。城墙大部分处于山脊之上,为高出地面的石砌城墙,长度5700余米,宽2.5米,一般高出地表1米左右。还发现有城门、马面、角台等城防设施。内城东门位于内城东北部,门道为东南-西北方向,门址凸出城外,边长约40米,东南墙开门,外有一道“凵”字形瓮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城是利用内城东南部墙体,向东南方向再行扩筑的一道弧形石墙构成的环套城区,面积逾190万平方米,绝大部分墙体为高出地面的石砌城墙,长度约4200米,宽度亦为2.5米左右,保存最好处高出现今地表1米余。城墙上还发现有城门、马面、角台等城防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峁古城存在的时间至少是300年,其并非一座孤立的城池。在陕北高原一带,曾经有数座小城与其呼应,如府谷县的寨山石城,这是一座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池,城内发现多处墓葬,其时代甚至比石峁古城还要早三百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石峁具备了青铜器、城市、大型的宫殿,除了文字,早期国家所要具备的一切因素都有了”,“石峁遗址是距今4000年前后在华夏版图上活跃的一支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的遗迹,在形态上已经具备了早期王国的必备条件”。(陕36,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1月8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