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有位汽车专家称:“卷是个流氓用语!卷是一种无耻!卷到最后就是没有底线!”。字里行间没提比亚迪,但是句句都是针对比亚迪。这样的腔调与前些天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各大汽车掌门人关于“汽车行业内卷”的正常行业讨论画风可完全不同!明显是有针对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断去搜了搜,原来说这话不是一般人,而是“黄袍加身”一身名头的,曾经“造比亚迪谣”的人,说他“造谣者”当然是有依据,因为混在媒体圈,想了解一个人也不难。

仔细搜了搜,原来他真的不简单,至今还能在汽车圈里混,还混出了名气。也不得不感慨:原来贾可背后这么多料。

是的,说话的“汽车专家”,笔名叫做“贾可”,早年间给几家著名纸媒服务过,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干脆自己创办了《汽车商业评论》,但是起初也没有什么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2016年,一则“比亚迪车主被电死”的假消息满天飞,贾可终于“一战成名”。原来炮制该文章的贾可,既没有调查,也没有采访,就擅自撰写文章,对比亚迪汽车进行抹黑。

一时间各大媒体争相转载报道,对比亚迪汽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时候大家对电车还不熟悉,也无从分辨消息真假。

那段时间大小媒体都在讨伐比亚迪,社会影响很大,于是比亚迪报了警。经过太原公安发布了权威司法鉴定,结论是这位司机师傅是因病猝死,并无电击痕迹。而炮制这个假消息的就是贾可撰写文章,其他媒体转载注明信源也是“汽车商业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贾可(真名:余勇)从网上找了一堆图片和视频,每个下面都标注“新换的比亚迪出租车,司机被自己的车电死!”。以至于民众们都对“电动汽车是否安全?”产生了强烈的质疑。

当时的比亚迪可能法务部还不是太敏感,搁在现在各大汽车厂商的法务也会第一时间起诉,让造谣者伏法。

问了下同事,据说当时比亚迪法务也找到“汽车商业评论”,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可是贾可当时此人找了不少人脉来求情,认错态度也很好,因此比亚迪法务部门只要求他道歉了事。应该说比亚迪还是比较大度的,没想到贾可不领情,还忘恩负义地继续抹黑比亚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造谣不用承担责任,甚至还能被众多网媒争相转载,贾可似乎有了“生意经”,甚至在汽车传媒圈里混得风生水起。不但创办了汽车行业类的杂志,还擅自创立了“轩辕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肯定不是真的大学,但是收学费的水平要比一般大学猛得多,一些车企或者供应链的员工和高管都是他们招生的对象,报名费高达10万元/年。

说是学费,又能学到什么呢?其实还是“圈子”,进入这个圈子,你是供应商或许就能见到汽车企业的高管。你是汽车企业员工,或许就能找到大方的上下游企业。说白了,名利场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搞笑的是,因为取名字带“大学”,2021年八部委严查“野鸡大学”时,“轩辕大学”也被涉嫌违规举报,不过至今百科还能查到这个名号,并且罗列的汽车圈几乎所有的有头有脸的人物在上面,也不知道他们自己知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也感慨一下,“福耀科技大学”这个名字都还是“暂定”,曹德旺都还在申报,“轩辕大学”不知道有什么魅力,通过没通过申报呢?

这还不是最绝的,最绝的是这次这个““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就是“汽车商业评论”主办的,是“2024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展”的协办方和“轩辕之学”(看来也知道“大学”不能随便用?),承办单位则是“上海贾可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嘛,一个人承包一个生态:主办、承办、协办全是贾可,妥妥的闭环!就连新闻稿中出现的“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也是没有官网,没有介绍的文书的什么机构?

想必去做一下股权穿刺,能掌握的信息就更多了。从制造比亚迪黑料,到摇身一变成为“校长”、“博士”,哪些是真的,我们现在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贾可玩的就是行业媒体不为人知的财富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令我惊讶的是,贾可能以“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来举办活动,“中国”是可以随便拿来冠名的吗?此外我看搜索到,贾可旗下“上海贾可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还在为“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暨第九届铃轩奖”做宣传和申报,贾可担任铃轩奖评审团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天啊,一家民营企业,就可以颁发“中国汽车零部件年度贡献奖”,这不是相当于,我可以给自己颁发“全球最帅男人奖”吗?也可以给各位读者朋友们颁发“全世界最帅男人奖”、“全宇宙最美女人奖”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事又变得复杂起来,我脑子一下子就宕机了,原来《围城》方鸿渐的“克莱登大学”一直存在,并且还占据了行业顶流,还有不断在创新!

看到这我也算明白了,行走江湖最终还要回到“钱上来”,我要是“克莱登大学”边开小卖铺的老板,我也会在年底批发点奖状卖,没办法市场需要,哄家长们开心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不知道比亚迪汽车公关经理,对这样在“媒体人”和高知的身份掩护下,精心编织了一个汽车圈的“生态闭环”怎么看?最高500万悬赏征集黑公关线索时,有没有看到这样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发现,今年比亚迪推出“电比油低”战略,以及发布DM5.0车型后迎来更更猛烈的“黑公关,有上文这些蹊跷在里面,也就不奇怪了。

真的太令人心疼了电动汽车行业了,美国加征100%关税,欧盟最高加征38.1%,还在调查中窥探技术和商业机密,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车企,还要与“黑公关”手段作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有车企在一起抵制不好吗?毕业也希望有关方面彻查,清朗汽车行业媒体生态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