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蒋介石将张学良任命为西北剿总副司令,自己担任了总司令,并让张学良代行总司令职权。

此时,张学良在西北,可谓是实权在握的1号人物。然而,张学良却一肚子的委屈,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知道,张学良的家底是东北军。这支部队的前身是奉系军阀张作霖所统率的军队,由东北地区的保安部队和新军组成,称为“奉军”。

东北军的全称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于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被南京国民政府改编而成,由少帅张学良统辖,简称“东北军”。

东北军辖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约30万人。毫不夸张地说,东北军是张学良的张作霖给儿子留下的一笔巨大的资本。如果不是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完全可以靠着这支部队,在华北地区横着走。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进行了新军阀混战。

中原大战开始后,张学良发表通电,表示东北军中立。然而,对于有着30万人马的东北军,参战的双方都不能忽略。

在战争进行到相持阶段的时候,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人都知道东北军偏向谁,谁就是战争的胜利者。所以,双方都极力争取张学良,希望得到东北军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蒋介石首先派人给张学良汇款200万元,并表示将北方的政治委托给张学良,并让张学良担任了国民政府陆海军副司令,请东北军出兵。面对这样的条件,张学良只是发出通电,建议战争双方撤军停战、设立缓冲区。

8月,蒋介石再度按照张学良的要求,让宋子文汇出了500万元,并筹公债100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口头承诺:如蒋军能将济南攻下,东北即可出兵。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期,却发生了一个差点儿让张学良和蒋介石闹掰的马廷福事件。

那时候,蒋介石在花费了重金之后,看到张学良依然没有率东北军出关的迹象,便派人收买东北军中下层将领,要他们影响张学良的决策。

然而,在操作的过程中,蒋介石派出的人没有领会他的意思,以为蒋介石要拉拢东北军一部分人背叛张学良,便收买了东北军将领马廷福。

然而,马廷福的背叛计划被于学忠发现,提前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张学良。很快,张学良便将马廷福等人逮捕,挫败马廷福反叛的事情。

在这件事情发生后,许多人都建议张学良与蒋介石决裂,但张学良在收到蒋介石亲自发来的解释电报后,选择了不计私怨,强调要搞大团结。最终,这件事情没有被扩大,但也直接导致了张学良迟迟不愿让东北军入关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18日,张学良不再中立,派于学忠、王树常率东北边防军第1军和第2军9个精锐旅10万人入关。

东北军入关后,中原大战的局势迅速逆转,冯玉祥和阎锡山的防线全线溃败,蒋介石成为了中原大战中的胜利者。然而,张学良却在中原大战中赚得盆满钵满。

10月9日,张学良在沈阳就任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然而,在中原大战结束后,张学良没有及时将东北军撤回。后来,张学良为了讨伐石友三的反蒋反张战争,再度将东北军的步兵3个旅、炮兵2个团共8万人调入关内,导致东北军在东北的兵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虚。

1931年,日军趁东北军空虚之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然而,蒋介石却急于“剿共”,给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最终导致东北迅速沦陷。

在这种情况下,在关内的广大东北军将士义愤填膺,纷纷要求“打回老家去!”、“收复失地!”而没有入关的部分东北军自发进行了抵抗,一部分选择了投降日军。

此时,在关内的东北军约有20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3月,张学良就任鄂豫皖“剿总”副司令,驻武昌,部分东北军南下“剿共”。到了1935年,张学良就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的时候,东北军只剩下了16万人。

后来,经历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3次战役后,东北军损失了近3个师。然而,蒋介石不但不给东北军补充,还将东北军削减番号,减发了军饷。

蒋介石此举,引发了东北军将士的极大不满,而张学良本人也多次表示:这仗没法打了!

晚年,在提到这件事情时,张学良说:“当年,我开始时,我对中央是忠心耿耿啊,中央说的话,我是完全服从,中央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后来,我发现这不对呀!中央对我不是那么回事啊!”

对于被红军消灭的东北军,张学良说:“我很痛心。我要补充,没有。可是,死这么多人的抚恤呢,除了我个人拿出钱来抚恤外,再报中央依‘剿共’阵亡抚恤,但中央分文未拨。”

在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张学良十分气愤,他说:“那个时候,我有一个营长,他说:‘政府给我一个条子,让我回家去领,我家在东北,我上哪去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学良说:“这件事,使我受刺激非常大……我们东北人,家都没了,上哪领抚恤?被打死的人领不到抚恤,受伤的人又不能回原籍……中央很不讲理!”

在说部队补充的时,张学良说在蒋介石那里部队是分“亲儿子”和“干儿子”的。他说:“军队减员了,也不许招兵,全国都不能招……他把我们损失的两个师的番号给撤销了,却暗地里让胡宗南招兵……亲儿子怎么都行,干儿子怎么都不行,那怎么能行?”

那时候,张学良也意识到了这种事情,而其他的杂牌部队也都知道这一点。

对此,张学良说:“比如说杨虎城,他也是被我只会的。杨说,让我们去打,钱呢?那马家军问我,副司令我打不打?我打了,你给我补充不补充?枪支弹药我打完了,我上哪儿去领?我花的钱,谁给我?兵打没了,不许我再招,那我怎么办?”

面对这样的下属,或者叫合作伙伴,张学良也是非常无奈的,他说自己跟“儿媳妇一样,我怎么做?没法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张学良说:“我不干了,说什么我也不干了。你跟日本人打,我打!你和共产党打,我宁可叛变。”

正是在这种心理之下,张学良选择了联合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抗日。

那时候,蒋介石虽然被逼答应了联合共产党等武装力量抗日,但还是没能原谅张学良,将他软禁起来。

后来,蒋介石依然没有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在联合共产党抗日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消灭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其他的杂牌部队,导致这些人跟蒋介石离心离德。

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在完成了战争准备后,单方面撕毁了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以围攻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相继在晋南、苏皖边、鲁西南、胶济路及其两侧、冀东、绥东、察南、热河、辽南等地,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为了解决解放军部队,蒋介石调集了国民党80%的部队,约193个旅(师)160万人,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对于麾下的国民党部队,蒋介石曾经非常自信,声称,只须3个月到6个月就可以取得胜利。

然而,蒋介石能够单方面撕毁协定和决议,但不能单方面控制战争的走向,最终全面进攻失败,被迫改为对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那时候,国民党部队所过之处,几乎是寸草不生,烧杀抢掠就是家常便饭,根本不拿那里的老百姓当回事。

提到这些的时候,张学良依然愤愤地说:“国民党在大陆时,把大陆看成征服地一样,没有想到这时自己的国家……那时,政府真叫不讲理,都是自己的人民,你怎么能把人民当成俘虏看待呢?你是中国军队,怎么能那样看待老百姓?你那不是逼着老百姓上山当共产党吗?”

在解放战争中,蒋介石的国民党部队最终或被消灭,或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在总结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的时候,张学良表示:不是国民党把大陆丢了,而是大陆人民不要国民党了。

最终,蒋介石被人民所抛弃,失去了中国大陆,带着国民党余部,偏居在台湾孤岛上,兀自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

然而,蒋介石终其一生,也没有做到反攻大陆,而所谓的“反攻大陆”,也只是他欺骗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部队的一个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