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民国二十年)9月18日晚上10点,北平的前门中和戏院当中,戏台上的梅兰芳正表演新剧目《宇宙锋》。包厢当中的张学良当晚刚参加完英国公使馆宴会,携带夫人于凤至以及赵四小姐前来捧场,顺便招待宋哲元等将领。

后来梅兰芳夫人福芝芳的回忆也证实张学良出席。

所以流传的“沈阳已陷休回顾,抱得佳人舞几回”并不真实,纯粹是为黑而黑。

这时,侍卫副官长谭海忽匆匆而来,携带一份急电。张学良看后,当即带人返回了北京协和医院。据后来张学良回忆所言,当时他因为要治疗烟瘾,所以住在北京协和医院。

而梅兰芳在后来回忆九一八当晚时也感慨:看到张学良神色紧张的样子,就知道是发生天塌大事了。

01

是战?还是退?

在赶回医院的路上,坐在汽车当中的张学良此时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至于说南京国民政府命令不抵抗,且不说张学良晚年已经证实并无此事。

其实就是有这个命令,也并不会对张学良的决策产生任何影响。

事实上,直到败退台湾之前,蒋介石也未完全掌控地方军阀势力,比如桂系李宗仁等。

更不必说此时的奉系张学良,在经过中原大战之后已经与蒋介石平起平坐,甚至隐隐压上一头,“黄河北岸军事”、“北方诸事”皆可自决,东北军是既不听宣,也不听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包括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在内的各方势力,都在冷眼旁观,看着张学良会做出何种选择。

事实上,他们此时最希望的反而是张学良做出战争到底的决策。一群饿狼,在猛虎全盛之时自然不敢撩拨,但如果是与熊罴战斗之后受伤了呢?

对此,张学良也十分清楚。

要知道,此时经过中原大战,奉系收获颇丰,地盘已经不仅限于东北,而是在关内拥有了北京、天津、青岛三市,以及河北、察哈尔两省,加上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一部分。

而之前在中原大战为支持蒋介石,东北军12万精锐已经入关,后期为抢地盘又调动6万精锐入关。

此时在东北只有17万兵力,而且是以省防旅为主,装备与战斗力都差一些。

如果与日本关东军全面开战,那么必须要将关外的18万精锐调回东北参战。

如此,则先前占据的北京、天津、青岛三市,河北、察哈尔两省,肯定是要被其他势力瓜分殆尽。

而自己的东北军在与日本关东军全面开战之后,不管是胜还是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肯定都会是有巨大的伤亡。

没了人和枪,即使战胜了日本也会被摘桃子,东北不会继续姓张。

败了,更不必说,偌大中国也就没了落脚之地,只能流亡国外。

02

在张学良做出选择过程中,中东铁路事件必然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子。

就在两年之前的1929年,改旗易帜之后的张学良为收回苏联在东北铁路的特权而发动战争,结果是东北军一败涂地。

只能与苏联和平谈判,无条件同意恢复中东路原状。

日本作为之前日俄战争的胜利方,东北军连苏联在远东方面的偏师都打不过,那么,日本精锐关东军呢?

可以说,此时张学良未战而先怯。

但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此时在日本关东军第2师团司令部当中,师团长多门二郎中将也是神色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日本军部所筹划的九一八事变,属于私自行动,不但日本天皇毫不知情,就是内阁也被瞒在鼓中。

当然,这并不代表日本对夺取东北没有想法。相反,一直日本都在垂涎东北,尤其是在当时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日本经济陷入极端困境,如果能占据东北输血,自然是极好的。

但这并不代表当时在并未准备周全的情况下,就仓促发动事变。

毕竟老张家已经在东北耕耘30年,可不是什么软柿子。

张学良手握35万重兵,亚洲规模最大的奉天军械厂也早已投产,完全不缺武器弹药。

虽然海军不行,但是空军却有300多架战机。

而且日军内部的陆军与海军彼此仇视,海军肯定是帮不上忙。

这次,冒然搞事情,谁敢保证结果是如何走向呢?

事实上,日本军方私自要搞的事情,也根本没想过这么早,由日军参谋本部制定的《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是把侵略时间定在1932年6月。

后因发生“中村大尉事件”,又把时间提前至1931年9月27日

但是关东军的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高级参谋河本大作、板垣征四郎,却连9天都不想等,直接私自提前到9月18日。

“下克上”一向是日本的传统,这并不奇怪。

这就决定了,此时日本在东北的正规军并不多,只有第2师团。

而这个第2师团属于缩编师团,即每步兵联队缺1个步兵大队,每大队缺1个步兵中队,全师团约1.04万人。

再加上其他独立守备大队、警察、在乡军人,勉强能把兵力凑够2.7万人。

所以,第2师师团长多门二郎才会忧心忡忡。

03

而在九一八事变前夕,东北军驻扎在辽吉黑三省有正规军约17万人,保安团、屯垦军等非正规军约5万人,此外还有警察3万余人。

日军当时所依赖的最大优势在于,以沈阳为中心,部署于南满铁路沿线,便于兵力快速机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如果张学良决定战斗到底,那么前期必然会被日军压着打。

毕竟,驻守在关外的东北军,在装备方面无法与关内精锐部队比,特别是省防军,一个旅的作战能力都赶不上国防旅的一个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兵力部署也是过于分散,南起山海关,北至满洲里,如同摊煎饼一样,这样必然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很容易被日军利用铁路快速机动以集中兵力,逐个击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不要忘记了,即使在后来日本统治东北最强盛的1937年,也有7位满井铁路警察与铁路工人,利用身份便利,不惜一死地破坏了满井铁路线。

更不必提此时日本在东北尚未成气候,只要号召一战,蜂拥而起、不计其数的地方民团武装就完全可以将铁路线破坏殆尽。

要知道,当时东北民间可是武德充沛,各家各户几乎都有枪支,各种民团武装势力更是多如牛毛。

而在关外,还有东北军精锐近18万人。

只要张学良不惜一战,那么35万东北军必然也是不惜一死也要保卫家乡。

毕竟,他们的家人,他们的故友亲朋都在东北。

就连他们的祖坟,也都埋在这白山黑水之间。

哪个东北军想撤到关里呢?以后,过年过节,他们上坟都找不到地方。

如果加上地方保安团、警察,足足有45万的武装力量。

所以,只要咬牙顶住前期攻势,以乡土亲情、民族大义号召地方武装势力,那么即使是零打碎敲,也足够把这1万关东军送去见天照大神。

更不用说,东北军还有300架战机可供使用。

04

当然,日军既然已经下克上,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那么日本军部乃至内阁、天皇,大概率会是继续下赌注。

所以,日军会向东北继续派兵。事实上,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在将东北交通要道与重点城市占领之后,由于兵力严重不足,多次要求军部增加兵力。

随后日本军部从朝鲜以及本土先后增调第20师团、第10师团、第8师团、第14师团、第6师团进入东北。

加上原来的第2师团,总兵力才堪堪达到10万人。

那么,此时日本总体兵力状况如何呢?